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简论文言语句的积累和运用

发布时间:2017-12-09 21:32

  本文关键词:简论文言语句的积累和运用


  更多相关文章: 文言语句 典范语言 古语今用 古代汉语 教学


【摘要】:本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指出加大文言文中的短语、句子的积累,并用好它们,有利于提升学生古文功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现代汉语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通过分类规整的方法积累文言语句,并在运用它们时,注意实用性、适度性、相关性、最优性。建议学习者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吸取古代语言精华;建议教师重视"古为今用"的语言教学原则;建议研究者加大古语今用的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基金】:洛阳市社科基金项目(2012B254)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一、文言语句积累运用的作用和意义在《古代汉语》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是古代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均由文言(即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组成。文言包括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字、词、句、篇等,文言字词是《古代汉语》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基本字的形音义,了解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振卫;;英汉典故来源对比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杰;欧美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程度副词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晓薇;英汉典故对比分析与翻译[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景常;;高等师范院校协编《古代汉语》献疑[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雷雨;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刍议[J];大理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3 高辉;;郭本《古代汉语》语法部分举例疑误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藏生;;《古代汉语》(修订本)上卷注释补订[J];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12期

5 苗永川;关于建立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3期

6 任定保;;从成语看古代汉语中的词性变换[J];教育科学论坛;1998年06期

7 胡衍铮;浅谈古代汉语中单音词的演进[J];新余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8 曾昭式;从语言与逻辑关系看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胡衍铮;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10 杨烈雄;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素质培养——古代汉语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燕;;独立学院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陈志云;;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_";;谈谈漳州话的亲属称谓词[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张睫;;“之”“其”自指和对指用法小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在云;;郭编《古代汉语》商务修订本中的一些文句质疑[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海燕;刁世兰;;论古文中的“互文”修辞格[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原;;谈汉语中位移动词的变化——以《古文观止》为个案的认知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张在云;;郭编《古代汉语》商务修订本课文、注释等中的一些文句质疑[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金虎;贺敬华;李莲;;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语义类型[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志研;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刘永耕;王力“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一例[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3 魏江;要保护汉语的纯洁性[N];甘肃日报;2008年

4 游珏;学习古汉语的“良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顾玉坤;汉语的演化[N];苏州日报;2005年

6 孙丽萍;满嘴“相当地”,汉语不该粗鄙游戏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桂燕萍;让成语在课堂中大放异彩[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8 沈锡伦;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叶琼琼;从语言中突围的学术思考[N];文艺报;2008年

10 仁乐水;搜罗全备的古汉语通假字工具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D];浙江大学;2007年

2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孟晓妍;若干组先秦同义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金钟赫;现代汉语语序的认知机制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甘莅豪;空间动因作用下的对举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小平;代动词“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爽;高师古代汉语通论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瑶;留学生高级汉语教材中古代汉语选文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婷婷;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郭蓉;古代汉语用典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杨珍;对泰大学生古代汉语情境教学模式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素琴;先秦几组同义词辨析[D];苏州大学;2002年

7 金小平;反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施晓风;辨析几组先秦同义词[D];苏州大学;2005年

9 胡永近;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李彬;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71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71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5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