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
本文关键词: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 出处:《国际新闻界》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把符号定义为"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把符号学定义为"研究意义的学说",把符号学定位为"不仅讨论表意批判而且讨论解释",试图厘清一些混乱,例如西文中sign与symbol的混乱,以及因盲从西语产生的中文"符号"与"象征"的混乱。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文学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项目“广义叙述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各种媒介中的应用”(skqy201301)的资助~~
【分类号】:H0
【正文快照】: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花力气仔细定义符号?因为现在“符号”这个词在网络上,甚至日常生活中越用越多。经常可以看到如此之类的说法:“这只有符号意义”(意思是“无真实意义”);“简单的GDP总量排名只有符号意厂(意思是“无实质意义”);“她不是一个符号性的艺厂(意思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丹;;符号学理论——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一[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2 ;第六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将在中国青岛召开[J];语言科学;2004年06期
3 顾嘉祖;迈向特色创新阶段的我国符号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4 刘尧汉;《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序[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傅其林;赵修翠;;论列菲伏尔的消费文化符号学[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6 吴雷;;第10届世界符号学大会召开[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刘晨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符号学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8 刘晨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符号学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9 王永祥;;鼎足之势中的俄罗斯符号学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1年01期
10 陈艳辉;;结构主义语言符号学及符号的象征意义[J];作家;2009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丽霞;;来自远古的朝圣——崇“九”的溯源和“九”的象征与潜比[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坛;;Yellow——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or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English[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李洁;;汉英词汇的语义对比[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王国宇;;略论水书与二十八宿[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5 李独醉;;《呼唤真善美回归》——兼谈“写作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娅玲;;英汉表示情感的颜色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赵家新;;《黄帝内经》比喻的文化内涵[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林明金;;Meaning Discrimination in Bilingual Dictionarie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曾东京;高媛媛;;论翻译学词典的描写性与规定性[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曹进 刘建珍;中国符号学研究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5年
2 党西民 复旦大学博士后;是谁盗取了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季海宏;交流中的理解与误解[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李山;妙趣横生的物语世界[N];发展导报;2004年
5 ;规范创新,和谐发展,,让汉语海内外同热[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窦东友(华东师大);语言表达上的含蓄与外露[N];文汇报;2003年
8 ;“CHINA”一词的来历:源于丝绸[N];北京日报;2003年
9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高旭东;吐火罗学:季羡林文化成就的象征[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新疆大学;2003年
3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张良林;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洋;符号学视角下的文本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瑜晗;符号学视角下翻译对等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3 李薪薪;隐喻认知机制及动因的符号学视角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4 许凌娜;怀旧文化的符号学研究:“双妹”广告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化的复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杨简茹;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汪迎春;中文房地产广告的符号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向华江;斯图亚特·霍尔与“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路径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申仁淑;论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9 江莹;符号、文本、自由[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范龙云;跨文化偶像品牌广告中的意义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4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3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