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框架下言语行为语用功能
本文关键词:语法框架下言语行为语用功能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语行为 语法框架 从句类型 情态动词 非情态动词
【摘要】:言语行为在人的们的日常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言语行为不能被恰当地理解和使用,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由此,一些专家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言语行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从语法角度对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的还不是很多因此本篇文章的作者尝试从语法角度对言语行为进行研究试图探究言语行为在日常的交际中相对规范的表现言语行为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于1962年在其著作如何以言行事中提出来的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言外行为理论的分类.他将言外行分为五类,分别是裁决型行使型承诺型行为型阐述型但此分类理论具有相对明显的缺限,因此并没有得到语言研究者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赛尔继承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的理论与研究赛尔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将言语行为理论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及相对科学化赛尔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在从语法角度分析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方面对本论文在理论上的指导和借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对言语行为的分类,本论文在语法的框架下对言语行为进行了论述和研究论文首先从句子类型层面,也就是基于不同类型的句子角度讨论了实现言语行为的方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在此部分作者从六个方面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句子说明了在表达言语行为方面句子类型体现的形式及实现语言行为的实际过程和方式其次,作者分别从情态动词和非情态动词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实现语言行为的方式,也就是从词的层面和角度论述了实现言语行为的方式;从句子结构和词汇层面展开广泛的讨论,充分的证明了言语行为在语法框架下的语用功能的实现过程论文最后的结论部分作者对先前章节进行了扼要的总结和概括得出通过句子和词汇实现语法框架下的言语行为的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之外,礼貌也是成功实现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适当的了解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上述的语言行为对于成功和谐和体面的交流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尽量避免在实际的交际中产生的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青然;言语行为行业特色探析[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李正义;汉英言语行为中的言外之意[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1期
3 孙淑芳;俄语强迫言语行为研究初探[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1期
4 钱乐奕;中英道歉言语行为之比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凌来芳;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之比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唐善生;褒扬、恭维与讽刺言语行为构成分析[J];修辞学习;2003年04期
7 白晓明;调节性言语行为与委婉的语用效果[J];修辞学习;2003年06期
8 朱跃,李家玉;中英商业购物中“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吴淑琼,樊葳葳;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策略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10 王俊;浅谈日常交际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咪咪;;批评言语行为中日对照研究——以电视剧为题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林大津;;论言语行为“得体性”探讨中的概念混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立华;;试论言语行为的社会意义[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4 叶华;;医生言语行为浅析[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唐炎;龚坚;郭礼;张新;;基于言语行为的体育教师课堂角色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晏小萍;;性别、权势与礼貌策略在汉语请求、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表现[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7 陈俊;张积家;张艳辉;;教师管教言语行为语效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胡友信;;“THANK YOU”用语的言语行为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军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社会环境与社交语料:语用学根基之所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美国著名哲学家 罗格斯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格斯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厄尼·勒坡尔 美国哲学家 认知科学家 马修·斯通;语义与语用[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礼勇;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3 关英明;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崔蓬克;言语行为视角下的政府微博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吕晶晶;合意性原则与刑事庭审转述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荆欣;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樊宏伟;俄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赵宇;中美道歉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庄亦周;国内英语课堂“不赞同”言语行为实施策略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张春波;俄语威胁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尊骥;俄语表情类言语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袁圣鹤;日语“贬损”言语行为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小丽;汉语安慰言语行为策略及实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晶;基于礼貌原则的请求言语行为中日比较[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徐晓丹;俄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5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3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