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译哲学溯因
本文关键词:误译哲学溯因 出处:《中国科技翻译》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误译存在的哲学之本是矛盾,具体而言是不同文化间的矛盾、不同语言间的矛盾、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从哲学视角探讨误译的原因,翻译活动的主体因素、主体间性因素都可能导致误译。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基金】:2013年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和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俄汉笔译之误译研究”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汉译文学作品生命气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人类翻译活动旨在解决两大矛盾,一是原作与译语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文化间的矛盾;另一类是内容与各种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语言间的矛盾。矛盾解决不当自然产生误译。误译是与翻译相伴而生客观存在的现象,日本学者河盛好藏曾说:“没有误译的译文是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沛真;;论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琳;;关于翻译主体间性的现象学阐释[J];世界哲学;2011年01期
3 顾俊玲;;牌匾公示语误译溯因[J];中国俄语教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霄侠;;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许磊;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张俏;;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王丹凤;;浅议多元系统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5 史默琳;;译者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王静媛;;简论伽达默尔解释学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利与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7 梁淑芳;;浅议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谢天振;;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林林;;从主体间性论被追诉人主体性特质[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10 黄辉;;缺失与建构:法律意识形态主体性反思[J];比较法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吴建;;从文学翻译中错位文化意象的处理谈起:翻译文学一定要保留“洋装”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8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丹丹;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高校网页简介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韩莉;从功能理论试析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胡梦颖;特殊的赞助人—论姜椿芳对翻译活动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谷嫦欣;英汉脏话翻译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亮;从福尔摩斯的翻译看西方叙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与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肖婷婷;哲学视角下的复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瑜;权力话语制约下的翻译活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熊兵娇;试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介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王晓娟;;我国境内俄译公示语现状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1年04期
4 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中国翻译;2005年02期
5 屠国元,肖锦银;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译者形象[J];中国翻译;199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顾俊玲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岩;误译的文化背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贾杰红;论科技英语名词术语的翻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饶小炜;;误译的阐释学解读[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4期
4 彭艳;;意识形态制控下的误译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5 丁志聪;当代英语习语大词典》的特色与讹误——兼与刘润清教授商榷[J];辞书研究;2001年04期
6 陈建平;;信用证翻译常见错误评析[J];中国翻译;2008年01期
7 王建业;关于A BACHELOR’S COMPLAINT OF THE BEHAVIOUR OF MARRIED PEOPLE译文的比较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罗婷婷;;“主体间性”理论下的译者身份[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年03期
9 邱希爱;田翠云;;主体间性下的译者创造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谢国先;;民俗学翻译期待学术批评[J];学术界;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可;;语言能力:再论合格科技译者的首要素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兆云;;从中英美政法文化词语系统对应看翻译的得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晨云;多用大众语言[N];文汇报;2003年
2 王立志;结构、符号与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向军;信任、缺省与偶在[D];复旦大学;2008年
3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5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琦;翻译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宏顺;从隐形翻译看译者的主体性[D];武汉大学;2005年
4 董怀芳;翻译中的主体间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游海霞;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之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6 杨晓波;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翻译主体间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白天;译者主体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松;译者:受控于他者的主体[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党丛丛;哈贝马斯主体间性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5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3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