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冀鲁官话无棣方言中的“也似的”——兼论汉语比拟助词的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3 19:25

  本文关键词:冀鲁官话无棣方言中的“也似的”——兼论汉语比拟助词的来源 出处:《语言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无棣方言 也似的 比拟 假设


【摘要】:在山东无棣方言中,"也似的[賡 21 ti賋"可以兼做比拟助词、情态助词和假设助词,其中比拟助词是基本的用法,情态助词和假设助词都由比拟助词语法化而来。"也似的"做情态助词和假设助词的用法在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类型学价值。当前学界对比拟助词的来源存在争议,无棣方言中"也似的"的某些用法可以为"外部渗透说"提供证据支持。
[Abstract]:In Shandong Wudi dialect, "also like" [Geng 21 "can be used as an analogous auxiliary, a modal auxiliary and a hypothetical auxiliary, in which the analogy is the basic usage." Modal auxiliary and hypothetical auxiliary come from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analogous auxiliary. The usage of modal auxiliary and hypothetical auxiliary is rare in other dialects. At present, the source of analogy auxiliary words is controversial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some usage of "like" in Wudi dialect can provide evidence support for "external penetration theory".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语北方方言关系从句标记的类型学研究”(10YJA740086)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汉语官话方言关系从句标记的多维研究”(12DWXJ13)
【分类号】:H172
【正文快照】: 现代汉语“似的”的主要功能是表示比拟,但也可以表示推测,所以江蓝生(1992)将其分为“似的1”和“似的2”。王洪君(2000)、黑维强(2002、2007)描写了山西方言和陕北方言中“也似的/也是的”的用法,这对认识比拟助词的性质和来源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冀鲁官话山东无棣方言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2 李崇兴;丁勇;;元代汉语的比拟式[J];汉语学报;2008年01期

3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4 张金圈;田丽娜;;无棣方言中的后置假设连词“也似的”[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5 王洪君;山西方言的“也[ia]似的”[J];语文研究;2000年03期

6 黑维强;;陕北方言助词“也[ia]是的”[J];语文研究;2007年03期

7 翟燕;;明清山东方言中的比拟助词“也似”及其来源问题[J];语文研究;2008年01期

8 李思明;晚唐以来的比拟助词体系[J];语言研究;1998年02期

9 黑维强;从陕北方言看近代汉语助词“也似”的来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李炜;和丹丹;;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跟”及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刘利红;徐佳丽;;语法化的探讨及对外语教学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丁庆刚;;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王梅洁;;浅析赵岐《孟子章句》中关于谓词转指的注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闫文文;;也说“好歹”的语法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徐明星;;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董彦屏;;从认知角度看“被”字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赵敏之;;“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5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2 李守秀;;榆次方言的助词[J];语文研究;1982年01期

3 邢向东;小议部分“舒声促化字”[J];语文研究;2000年02期

4 王洪君;山西方言的“也[ia]似的”[J];语文研究;2000年03期

5 黑维强;;陕北方言助词“也[ia]是的”[J];语文研究;2007年03期

6 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7 李思明;晚唐以来的比拟助词体系[J];语言研究;1998年02期

8 黑维强;从陕北方言看近代汉语助词“也似”的来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2 姜岚;;《刘知远诸宫调》中比拟句式及比拟助词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0期

3 李思明;晚唐以来的比拟助词体系[J];语言研究;1998年02期

4 黑维强;从陕北方言看近代汉语助词“也似”的来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丁勇;;元刊杂剧的比拟句式[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王洪君;山西方言的“也[ia]似的”[J];语文研究;2000年03期

7 田敬丽;唐韵;;《三遂平妖传》里的比拟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翟燕;;明清山东方言中的比拟助词“也似”及其来源问题[J];语文研究;2008年01期

9 王智杰;;“似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10 李崇兴;丁勇;;元代汉语的比拟式[J];汉语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翠;比拟句的历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刘建国;《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方吉萍;《五灯会元》比拟句式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5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75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