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应用翻译学理论的五大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1 10:50

  本文关键词: 应用 应用翻译学 学科 来源 出处:《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用翻译学首先是对应用翻译的研究,其次是对翻译学普通理论应用于翻译或非翻译领域的研究,最后才是对其他学科理论应用于翻译或译论的研究。其理论来源于应用翻译的研究、基本译论用于翻译实践的研究、基本译论用于非翻译领域的研究、来源于译论对其他理论的类比应用、其他理论挪用于翻译或译论的研究。
[Abstract]:The first is the study of applied translation, and the second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to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or non-translation. Finally,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ther theories to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on theory comes from the study of applied translation, the basic translation theory is used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he basic translation theory is used in the field of non-translation. From the analogical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to other theories, other theories are diverted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on theory.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翻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
【基金】: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严复变译思想研究”(项目编号:08BYY079) 黑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编号:TD201201)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0绪论学科的来源主要指学科理论的来源。应用翻译学的来源,既可指应用翻译理论的来源,也可指其作为学科系统知识的来源,因为学科是理论的系统化。通常认为,应用与理论相对,其实,应用翻译学是相对于理论翻译学和文学翻译学(刘金龙,2012)而从翻译学里分立出来的。简单地说,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4期

2 张成柱;;模糊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Z1期

3 方梦之;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04期

4 黄忠廉;信娜;;应用翻译学创建论[J];上海翻译;2011年02期

5 刘金龙;;应用翻译:教学与研究——方梦之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6 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殷泓 采写;[N];光明日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凤华;;“歌曲译配”与“歌曲翻译”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叶长缨;;试论电影配音翻译中文化距离的处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杨司桂;冉隆森;;从顺应理论看旅游景点翻译的变通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谭逸之;;功能翻译理论视野下的广告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韦忠生;;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旅游文本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陶全胜;;关联理论翻译观与应用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朱云贞;张聪义;;科技语篇英译新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毛春华;;文本功能对翻译策略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杨卉;;从《希氏内科学》译文浅谈医学英语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丛皓;唐春英;;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丽;魏向清;;内隐学习特征研究对英汉学习型词典编纂的启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安民;王健;;从原型理论看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词目义项的编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金忠;;对建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曾东京;赵会;;《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简化汉字本)成语收译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丁青;曾东京;;论翻译学词典的检索系统——兼评国内外五大译学词典的检索系统[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储景丽;毛忠明;;译释并举——论汉英成语词典的释义方法[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薛志娟;;English Idioms Dictionary with Bilingual Explanations——A Brief Comment on Its Definitions and Example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胡钰;;从例证的功能来看双语词典例证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忠廉;小句中枢全译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2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宇红;《俄汉详解大词典》视域下的观念词счасть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丹丹;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高校网页简介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凝慧;从功能对等角度论商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邵丹;国企网页简介文英译策略的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祝元娜;论外宣翻译中的文化障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冬萍;从目的论角度看口译中的积极性叛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谷春娜;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本椿;漫谈汉英实用翻译[J];福建外语;1997年01期

2 李欣;加强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2期

3 吕世生;我国科技翻译形势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4期

4 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4期

5 黄忠廉;;翻译研究——翻译语料库:深化译论研究的有效工具[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6 黄忠廉;;变译理论研究类型考[J];外语学刊;2011年06期

7 方梦之;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04期

8 方梦之;近半世纪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3期

9 范武邱;科技翻译研究面临转辙的阵痛[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3期

10 周红民;实用文本翻译三论[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文;略论汉语中的双声叠韵联边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9年03期

2 李淑霞;简论形声字产生的来源及形成方法[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3 陈应远;荆门方言熟语详释[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席嘉;转折副词“可”探源[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5 王再冉;“推敲”谈屑[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张志毅;;“第四王国”呼唤新世纪的索绪尔[J];中国外语;2004年02期

7 李宗江;;试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来源[J];中国语文;2005年02期

8 曹广顺;龙国富;;再谈中古汉语处置式[J];中国语文;2005年04期

9 时良兵;;敬称“您”的来源[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孔祥馥;;青海汉语方言词汇来源浅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苗杰;;王希杰“潜”“显”理论再评——《修辞学通论》读后感[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李学勤;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樊善国: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模糊语言 难得糊涂[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王淑军;国际著名大学汉学系主任聚会北京[N];人民日报;2001年

4 秋叶;世界汉学家的盛会[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对话者:张西平 叶向阳;关于海外汉学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理;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汪智云;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来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正江;现代维吾尔语成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白钰;《荀子》连词的语法化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滕亚丽;汉语表低量级的相对程度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白迪迪;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新词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曲美燕;非显性文化词语及留学生习得情况考察[D];暨南大学;2007年

8 王俊;“之”的语法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宇;古汉语总括范围副词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赵红玲;朱德熙语法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1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51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