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译者主体性论析——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到勒费弗尔的改写理论

发布时间:2018-01-24 22:23

  本文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功能对等”理论 改写理论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桥梁,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译者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正确认识。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到勒费弗尔的改写理论,在文化转向潮流的推动下,翻译理论家们终于跳出语言内部因素的樊篱,将研究的视野扩大到语言外部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译者主体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勒费弗尔的改写理论重点考察的是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而如何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brid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o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From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o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 the translator's role has not been properly understood. Translation theorists have finally jumped out of the barriers of language internal factors and expanded their research horizons to the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utside the language, and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 focuses o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remains to be deeply studied and discussed.
【作者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译者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对等”翻译原则束缚,译者一直处于“仆人”的地位。随着文化转向的出现,人们对译者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逐步提高,开始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深入研究。所谓主体,从哲学的角度讲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楚春霞;;解读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刘德军;陈艳君;;旅游资料语篇特点与英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邓燕;;大中华文库版《浮生六记》翻译策略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彭灿;;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杨冬冬;;从译者主体性看严复的古雅文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7 卢颖;;典籍翻译中直译法策略的选择——以《圣经》翻译和佛经翻译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张雪芳;;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柴倩;郑亚南;;从关联理论看圣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郭春林;;翻译即共享——谈翻译活动的本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7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孙宝国;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蒋薇;对外英语文化新闻报道中的解释性编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谷嫦欣;英汉脏话翻译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姣;从翻译伦理看《红楼梦》两英译本的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尚;;现代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的关联[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廖敏;试析《道德经》翻译的多样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3 吴波;译者地位边缘化成因及其对策初探[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4 张东秋;;翻译标准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吴建;张韵菲;;理性范式的转换与译者主体性的嬗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魏笑可;修永梅;;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译者主体性——析朱虹译《今天没有太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李明;;译者主体性在旅游景点翻译中的体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温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翻译主体[J];作家;2011年04期

9 周景刚;;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视角[J];文教资料;2006年23期

10 李晓岩;;女性主义与译者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殷璎;;从改写理论的视角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6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7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2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薛海琴;从孙梁、苏美的《达洛卫夫人》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贝贝;传播学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蒲姗姗;林语堂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孙崇菊;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两译本中詈骂语的英译[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耀娟;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洪霞;浅论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叶乐;论译者主体性及其在人类历史重大变革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61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61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