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传达符号学与意指符号学的差异——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

发布时间:2018-02-20 03:44

  本文关键词: 洛特曼 文化符号学 传达符号学 意指符号学 差异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达符号学与意指符号学涉及到符号运作的本质规律。现有的关于传达符号学与意指符号学之间的差异分析要么论述不够深入,要么观点偏向极端。借用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范畴能更深入地探讨传达符号学与意指符号学之间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符号运行代码、研究对象、传达意图、符号运行路径和理论适用范围等方面。这些方面与符号现象密切相关,本视角的讨论有助于搞清符号及其运作的复杂性和深层规律。
[Abstract]:Communication semiotics and semiotics involve the essential law of the operation of symbols. The existing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 semiotics and signifying semiotics is not deep enough. If we use the category of Lotman's cultural semiotics, we can probe in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 semiotics and signifying semiotic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de of symbol operation,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inten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se aspe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henomenon of symbol. The discussion from this perspective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and deep law of symbol and its operation.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传达符号学与意指符号学比较研究”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09YJC740012)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研究”(项目号:CX10B_068R) 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度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研究”(项目号:2010bs0023)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H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森;基于符号学的“整体品牌”概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高时阔;黎文丽;郭开选;赵青娥;;科技论文文体结构所体现的美学特征[J];编辑学报;2006年03期

3 胡霞,罗昕;符号的交际功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吕斌,李国秋;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1997年01期

5 钱玉趾,徐弟宣;汉字编码的必要信息及信息含量──汉字编码的优劣标准试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6 周亚祥,罗艳玲,肖菲;信息传播中的语言符号慨念[J];抚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7 刘兴均;从《释名》声训看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文化背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韦世林;;空符号在口语交流中的特殊价值[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刘博宇,李佐文;广告语言的“陌生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禹雄华;聂志腾;;头版新闻图片的符号学分析——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和《篮球先锋报》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3 康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7 田星;罗曼·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叶友琛;周代玉瑞文化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试论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毕纪芹;体态语与会话含义的推导[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苗荣晖;论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04年

5 于鹏飞;课堂教学仪式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芳;建筑形式中的隐喻[D];郑州大学;2004年

7 海军;平面设计的符号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缪文海;商业广告的文化功能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张豫;试论消费文化与广告传播[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国;;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体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康澄;;洛特曼语言观的嬗变及其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张良林;胡志红;;传达符号学与意指符号学的差异——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J];俄罗斯文艺;2011年02期

4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赵晓彬;文化 文本 认知——洛特曼符号学研究中的文化与人工智能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2004年03期

6 郑文东;;文化比较需要一种工具语言——洛特曼关于工具语言的构想[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7 张杰;;“对话”与“交融”:世界版图中的俄苏符号学[J];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8 王亚斌;论文艺学家的艺术符号学与语言学家的文化符号学——洛特曼和乌斯宾斯基的分野[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穆馨;;论洛特曼的行为符号学[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10 王铭玉;;符号的模式化系统与符号域——洛特曼符号学思想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季海宏;交流中的理解与误解[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18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18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