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六书乃治群学之秘笈”:汉语的现代转型与知识范型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 严复 六书乃治群学之秘笈 汉语 汉字 西学 出处:《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严复在"市肆——market"、"直——right"、"小己——individual"、"计学——economics"等词语的翻译中,实践了他所谓的"六书乃治群学之秘笈"的现代格义方法:通过英语词源考古与汉字造形考古的方式贯通中西字义,从而确定汉语译词,其语言实践无形中批判了拼音文字先进而象形文字落后的价值取向。从奠定现代汉语词语的基本意义看,严复的语言实践完全可以称之为"元语言实践";如果从中国现代知识谱系的发生角度看,严复的语言实践可谓"元知识范型"的建构。"元"在此意味着现代汉语创生的起始以及现代知识谱系转换的起始。
[Abstract]:Yan Fu, in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 such as "market", "direct-right", "individual", "calculating and studying" and "economics", has practiced what he called "the six Books is the Secret to the study of the Group": through the ways of English etymological archaeology and the archaeology of Chinese characters, he has mad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aracters.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ords, its language practice invisibly criticiz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honetic characters being advanced and hieroglyphics backward. Yan Fu's language practice can be called "metalinguistic practice". If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tion of Chinese modern knowledge pedigree, Yan Fu's language practice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cognitive paradigm", which means the creation of modern Chinese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knowledge pedigre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项目批准号:08BZW05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艳秋;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况落华;;大沽口船舶事件:晚清外交运用国际法的成功个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王丽丽;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刘金柱;题壁与唐宋寺院文化[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6 刘海峰;科举制百年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7 王开玺;1864年清廷翻译《万国公法》所据版本问题考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王明伟;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赵琳;论严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特征[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刘平,彭是文;严复与科举[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翁银陶;;简论严复诗论与其诗作之关系[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3 肖忠生;;论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5 刘晓琴;;严复与晚清海军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6 石文英;;严复论诗文[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7 武际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力学?[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8 武际可;;给力学的基础研究和教学留一席之地——纪念谈镐生先生上书30周年[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许宁;;气化之道——张载、王夫之、严复、张岱年气学思想合论[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向天渊;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D];四川大学;2002年
6 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2年
7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米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尹小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增锋;试论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的转型[D];河北大学;2001年
2 杜衡;清末图书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义[D];苏州大学;2001年
3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蒋浩;严复思想与近代中国哲学转型[D];湘潭大学;2001年
5 刘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友良;理性化的思考与启蒙——严复思想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陈瑞;严复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贡献[D];安徽大学;2002年
9 夏忠龙;严复自由观及其理论意义探微[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觉醒与严复天演哲学[D];湖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静;;多元系统论在严复《天演论》批评中的体现[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雪丽;;也谈严复的“信、达、雅”[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孟令维;;从接受美学视角评析严复《天演论》翻译的“达旨”观——以严复译文《天演论》第一段为例[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4 李梓铭;;严复的“信达雅”与勒代雷的“释意翻译”对比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甘雪梅;;人文兼顾的翻译标准——再析信、达、雅[J];长城;2011年08期
6 薛睿洁;;中西翻译标准比较[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7 李海娇;陈洁;;论王佐良的译学思想[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贺显斌;;冯友兰的翻译观[J];林区教学;2011年08期
9 谢思田;;“信、达、雅”否定历程追溯之下的中西译理融合轨迹[J];民族翻译;2008年02期
10 刘映珊;;从系统语法看《天演论》的翻译[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宪明;;“执西用中”,融汇创新——从《社会通诠》若干段落翻译看严复的文化取向[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蒋丽珠;朱卫民;;翻译的目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王治江;;我国传统翻译标准的符号学探讨[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何宁;;和制汉语词汇对近现代汉语的影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戍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晚清翻译中的思想分途[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任立杨;民初译文的衣香鬃影[N];天水日报;2006年
3 牛新生;中国传统译论:扬弃抑或传承?[N];文艺报;2006年
4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5 伍立杨;典雅文言译西书[N];检察日报;2003年
6 许明龙;译事历五载,甘苦告世人[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复旦大学中文系 陆扬;从翻译的甘苦谈起[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李景端;福建:近代中国翻译家的故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西北大学 陈汉良 陈国庆;五四时期翻译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传播[N];光明日报;2010年
10 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生导师 朱振武;鲁迅文学奖翻译奖空缺引发的思考[N];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发胜;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D];北京大学;2008年
2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小燕;从严复翻译《天演论》谈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D];中南大学;2006年
2 荣利颖;解构主义视野下看严复的《天演论》[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3 关春梅;译者主体性在严复《天演论》译文中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史静怡;意识形态在翻译中的操控[D];苏州大学;2006年
5 管妮;以德国目的论解析严译《天演论》的“不忠”[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6 杨娟;在“厚翻译”之后[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静;目的论关照下看严复的翻译标准[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帆;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玲英;翻译操控与“信达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莹;严复翻译理论与勒代雷释意学派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9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190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