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论空间范畴概念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21 14:42

  本文关键词: 隐喻 空间范畴 时间范畴 方位短语 时间词 出处:《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空间范畴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汉语中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都来源于空间概念:从历时角度来看,汉语里的一些时间词,如"最近"、"马上"等,都来源于表空间范畴的方位短语,经过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最后变成表时间范畴的词;从共时角度来看,"前"、"后"、"上"、"下"等方位词,在现代汉语中既可表空间范畴,也可表时间范畴。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aphorical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category on Chinese time expression.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representing time in Chinese come from the concept of space: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some temporal words in Chinese. For example, "nearest", "immediately" and so on, all come from the azimuth phrase of the category of table space, after a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and finally become the words of the category of time; from a syn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 words "before", "after", "up", "down", etc., are locative words such as "before", "after", "up" and "under" In modern Chinese, the category of space and time can be expressed.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聂小丽;试说副词“马上”的由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黄理兵;从语言看时空观念的不平衡性[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4 徐丹;;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两对空间词[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5 丁喜霞;;“最近”的词汇化过程探析[J];语言研究;2008年03期

6 兰小云;;试析“目前”的词汇化过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红;从认知角度看“上”和“下”的方位性隐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3 田灵枝;;人体部位作为源范畴的隐喻构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吴国盛;世界图景悖论——兼论艾舍尔《画廊》的哲学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范继花;;方位概念“前/后”在汉语中的隐喻运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杨梅;;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认知对比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刘子嫣;;对穿越剧的探索性研究[J];今传媒;2011年03期

8 裴萱;;虚拟时空的诗性彰显——玄幻小说的审美意蕴与人文情怀[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王晶;;英汉“近”的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钟小佩;;情感维度空间隐喻分析——基于汉英语料的个案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金锁;;初论信息与熵的抗争[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蔡有恒;;英汉垂直性空间隐喻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余求真;;词义引申中修辞现象的认知解释[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戴卫平;高艳红;;垂直方位词“上/下”“UP/DOWN”隐喻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章益国;;对“通识”的三种误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10 崔健;朴贞姬;;朝日汉空问概念在时间领域中的投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蒋洪亮;现代物流:湖南明天腾飞的翅膀[N];湖南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莉英;经济新闻语篇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蕾;英语谚语的认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静;从认知角度对比汉英习语[D];天津大学;2010年

5 范冬梅;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现代汉语方位词习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丽持;基于语料库的HIGH/LOW和高、低所反映的意象图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喜彦;英汉人体基本层次范畴名词在隐喻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程恺琦;基于感官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柳超健;中美首脑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黄理兵;时空观念的不平衡性和存现句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白荃;论作主语的介词结构“从…到…”[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4 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5 周晓陆;释东、南、西、北与中──兼说子、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6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7 徐时仪;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8 董秀芳;论句法结构的词汇化[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9 胡坦;藏语时间词探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芳;隐喻理论探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7年01期

2 沈庶英;;谈约量时间词[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3 刘作会 ,王光华;琐谈方位词与方位短语[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4 李福印;介绍《当代隐喻理论:从汉语的视角谈起》[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5 储泽祥;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J];古汉语研究;1996年01期

6 唐韵;《元曲选》中方位短语及其功能(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严世清;隐喻理论史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8 冯志纯;谈谈由方位词构成的名词和方位短语的划界问题[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9年03期

9 葛红,李加强;隐喻理论综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唐韵;《元曲选》中方位短语及其功能(上)[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帅梅;;语法隐喻与认知隐喻:两种隐喻理论的比较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陈又tD;郑萦;;时间词“一会(儿)”的形成与语法化机制[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3 陈道明;;当代隐喻理论研究若干问题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吴文辉;;隐喻的关联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齐振海;晋小涵;;再论“心”词语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彭宣维;;及物性结构式及概念语义隐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鞠晶;孙启耀;;隐喻对文化的解释力[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蔡维藩;抗震救灾报道中词语的规范用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东涛;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黄芳;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培安;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维东;《红楼梦》(前80回)时间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华;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房娜;《庄子》寓言的认知隐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张彩丽;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新疆大学;2010年

5 李广华;中英爱情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子凤;时间词“刚”、“刚刚”和“刚才”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徐子凤;时间词“刚”、“刚刚”和“刚才”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钟健星;苏轼词隐喻的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许子明;同观福音书比喻故事的语用认知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秦玉卿;关联理论下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指导作用[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2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22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