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翻译研究:回归现实世界——对“文化转向”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2-27 11:53

  本文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社会视角 出处:《中国翻译》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翻译研究中近年来出现的"文化转向"进行再反思。文本是翻译实践与研究的根本,语言、文化、社会交织于文本之中,对任何一个层面的强调与研究,都会形成相应的理论,对三个层面从相应学科出发提出的"转向"都应该视为对翻译学建设的不同视角而已。"文化转向"突破了语言研究的视域,但它没有强调文本从何处来到哪里去的问题,缺乏对文本生产者、生产过程、产品的社会性方面的关注。本文主张以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为依据,以社会需求、社会选择、社会评价等为宗旨,强调:文化的,最终还是社会的。翻译研究应该使文本回归现实世界。
[Abstract]:This paper reconsiders the "cultural turn" that has emerg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ext is the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y are intertwined in the text. The corresponding theory will be formed, and the "turn" proposed by the three level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discipline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different angle of vie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Cultural turn" has broken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study. However, it does not emphasize the problem of where the text comes from, and lacks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aspects of the text producer,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social choice should be based on Marx's theory of social production, on the basis of social demand, and on the basis of social choice. Social evaluation, etc., emphasizes that cultural, ultimately social, translation studies should return the text to the real worl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中心重大招标项目"文化与全球化研究"(2010年第2号) 江苏省优势学科资助项目(164320H1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天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4 江智萍;围困主体与主体突围——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艺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郑忆石;“一元决定”与“多元决定”——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矛盾观的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仰海峰;“现实的个人”与人学形而上学的颠覆[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7 温恕;马谢雷论科学的文学批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大军;“断裂”中的“绵延”——对阿尔都塞“断裂说”的评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9 朱海英;;实践理性与民主的反思[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10 黎光容;;人之本质:破解“两个马克思”之谜的新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悦;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汝坤;动画世界——图画、语言与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腾云;交往理性与话语政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术;交往理性与建构的翻译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卢永欣;穿透意识形态幻象[D];湘潭大学;2004年

7 吴小印;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耿芳芳;福柯作者理论及其在中国先锋文学中的表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琳;论法官释明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宋晓杰;意识形态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方式[D];河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威;;翻泽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相遇——也谈翻译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4期

2 石春让;;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3 宋安妮;;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辨证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汪庆华;;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8年13期

5 曹万忠;;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关系评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6 伍小君;;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批判与反思[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7 段峰;刘汇明;;民族志与翻译:翻译研究的人类学视野[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刘娜;;翻译研究的性别视角——女权主义的翻译观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公文;邓红风;;从科学话语到文化话语——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王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译者的主体性[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爱莉;;翻译即文化移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霍跃红;;回归翻译伦理:译者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5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8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10 石若英;走向文化的双向对话[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洁;周氏兄弟翻译活动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6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8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军;论译者的主体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玮;跨文化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3 潘羽辉;转向哪儿?[D];河南大学;2006年

4 焦文超;意识形态与翻译[D];山东大学;2006年

5 毕燕燕;从2001-2006外文图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现状看本土文化对翻译选择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玉;翻译中的诗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清华;从理论旅行及翻译的政治角度看Gender(社会性别)在中国的旅行[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倩;翻译研究范式的变革:从解构到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2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42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