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2-27 12:04

  本文关键词: 朝鲜时代 汉语教科书 研究 出处:《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这些教科书资料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加深了我们对近代汉语的认识,同时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in studying Chinese textbooks of the Korean era in recent decades.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se textbooks not only opens up a new field of academic research, Moreover, it deep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ese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森;《老乞大》、《朴通事》里的“的”[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2 孙建元;《四声通解》俗音、今俗音的性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3 王建军;《老乞大》与《朴通事》中的存在句[J];语文研究;2002年03期

4 吴葆棠;《老乞大谚解》中古入声字分派情况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5 汪维辉;关于《训世评话》文本的若干问题[J];语言研究;2003年04期

6 金基石;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J];东疆学刊;2004年01期

7 杨剑桥;朝鲜《四声通解》在汉语史研究上的价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金基石;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9 关辛秋;元以来一部多个语种版本的第二语言教材——三种文本《老乞大》教材编写特点分析[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10 岳辉;;《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赛华;徐孝《等韵图经》中卷舌元音之再探——兼说卷舌元音与儿化韵的关系[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2 赵世举;授与动词“给”产生与发展简论[J];语言研究;2003年04期

3 汪维辉;关于《训世评话》文本的若干问题[J];语言研究;2003年04期

4 丁治民;李俊民、段氏二妙诗词文用韵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唐韵;《元曲选》中方位短语及其功能(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张安生;宁夏同心话的选择性问句——兼论西北方言“X吗Y”句式的来历[J];方言;2003年01期

7 王森;《老乞大》、《朴通事》里的“的”[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8 朱星一;从《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左侧音看近代汉语入声[J];古汉语研究;2000年02期

9 孙建元;中古影、喻、疑、微诸纽在北京音系里全面合流的年代[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贺卫国;《型世言》动词重叠的格式与特点[J];河池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莉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金春姬;;关于加强对韩初级汉语教材针对性的一些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夏凤梅;《老乞大》四种版本词汇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翟燕;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周建姣;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京淑;试论韩国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张力立;浅论ABB式形容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飞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俊;元明汉语入声与元明韵书入声的关系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吕传峰;《型世言》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张蕾;现代汉语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静;绝对程度副词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D];河南大学;2004年

8 苏力;原本《老乞大》历史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朱彦;《水浒全传》动量词考察及近代汉语动量词发展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晓玲;《直说通略》中的助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基石;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J];东疆学刊;2004年01期

2 冯爱珍;从闽南方言看现代汉语的“敢”字[J];方言;1998年04期

3 沈明;太原话的“给”字句[J];方言;2002年02期

4 朱星一;从《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左侧音看近代汉语入声[J];古汉语研究;2000年02期

5 唐莉;近代汉语词语发展的更替现象[J];古汉语研究;2001年04期

6 刘芳;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的状语的考察[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关辛秋;元以来一部多个语种版本的第二语言教材——三种文本《老乞大》教材编写特点分析[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8 韩容洙;韩国汉语教学概观[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9 金基石;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10 李崇兴;《元典章·刑部》中的人称代词[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茂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异文处理谫论[J];古汉语研究;2008年02期

2 金基石;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3 曾昭聪;;《老乞大》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言研究综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景盛轩;;《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释词[J];语言研究;2008年01期

5 ;中华书局出版《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J];语言研究;2005年02期

6 陈珊珊;;《亚细亚言语集》与十九世纪日本中国语教育[J];汉语学习;2005年06期

7 高萍;;朝鲜族学校《汉语》教科书中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张美兰;;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徐妍雁;;《训世评话》语词札记两则[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10 张晓曼;;《四声通解》中的汉语入声韵[J];当代韩国;200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榴;市井画卷古语遗响[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任少英;韩汉声韵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金玲敬;《说文解字翼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朴京淑;试论韩国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刘静;朝鲜时代汉语会话课本常见句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关旭;《训世评话》的口语教材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付开平;《朴通事谚解》助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雪琴;作为汉语口语教材的《朴通事谚解》特点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2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42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1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