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汨罗方言复数人称代词词尾“俚”的语源
本文关键词: 湖南汨罗方言 复数人称代词 俚 语源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俚"是湖南汨罗方言复数人称代词词尾,由其构成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我俚、尔俚、他俚、Ob俚"具有三重意义:复数人称代词义、单数人称代词义及名词义。"我俚"由古有"聚居"义的"我里"衍生而来,"俚"的本字就是"处所"义的"里"。
[Abstract]:"Li" is the end of the plural personal pronoun in Miluo dialect, Hunan Province. The plural form of personal pronoun "I slang, er Li, he slang obli" has three meanings: plural personal pronoun meaning, Singular personal pronoun meaning and noun meaning. "I slang" is 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living" meaning of "I", "slang" is the word "place" meaning "Li".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YY017) 2009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9YBB121〕
【分类号】:H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冀骋;湖南沅陵乡话词缀“立”[li]的来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李雄燕,尹钟宏;涟源荷塘方言中的代词[J];娄底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晓燕;无锡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亮亮;;溧阳内部方言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的”字以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刘义青,张艳梅;深泽方言重叠式初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王艳华;;《韵表》浊上变去情况研究——词汇扩散理论的又一力证[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5 孙立新;;关中西部方言判断句末的语气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廖金波;;汉语人称代词的合用及其排他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伍巍,蒋尊国;汉语方言中表示“拨出(饭菜)”的“减”[J];辞书研究;2005年03期
8 赵莉;;阳城方言副词语用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9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10 刘丹青;陈玉洁;;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查(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松柏;;赣东北方言语法接触的表现[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汪国胜;;汉语方言的语法变调[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福堂;;普通话语音标准中声韵调音值的几个问题[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雪梅;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唐七元;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高龙奎;《洪武正韵》及相关韵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红霞;红安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龙周莉;《醒世姻缘传》人称代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欧阳澜;广西龙胜和平乡优念话语音词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晓芹;龙胜伟江苗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永莉;桃源县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凤丽;桂东钟山两安、富川新华平地瑶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婷;古县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8 胡丽晓;肥乡县方言程度表示法[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倩倩;胶州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10 张米香;丰城市铁路镇方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丹青;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J];方言;2001年04期
2 汪平;苏州方言的“得”[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理明;;“上厕所”的来源和它的理据[J];语言科学;2010年02期
2 陈继华;;越南地名的语源分类初探[J];东南亚研究;2010年02期
3 李佩,
本文编号:1543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4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