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新中国的语言规划及未来工作展望

发布时间:2018-03-11 20:15

  本文选题:语言规划 切入点:评价 出处:《语文研究》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从汉语共同语规划的角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规划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并对未来的语言规划工作进行了展望。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ommon language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causes of language planning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cause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work of language planning.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语委“十五”国家语言规划项目“中国语言规划的历史研究(1949年后)”(项目编号:YB105-02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 ,于根元,王铁琨,孙述学;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1期

3 李宇明;;关于《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梅;试论新造词语的产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孙兰荃;;论国家语言主权——兼评“英汉双语教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马思周;;“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的三个含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潘勇;陈云香;;新词新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亢世勇;刘海润;;新词语词典编纂的创新[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6 周志锋;叶淑丹;;汉语新词语的鉴别——《新词语大词典》部分“新词语”质疑[J];辞书研究;2007年01期

7 魏春芝;;对汉语新词的认识[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方燕勤;;新词新语的来源及发展[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林添湖;加强理论建设是商务英语学科继续发展的根本出路[J];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02期

10 张建强;;中介语理论与PSC论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3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赵小兵;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基本词汇自动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任丽青;“十七年”时期上海的工人文学创作[D];上海大学;2007年

6 武斌;面向俄文信息处理的机器翻译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茂荣;论语言文字规范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解江红;汉法词典中新词语的收录原则[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3 安志伟;网络词语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杰;现代汉语缩略语论析[D];安徽大学;2004年

5 赵燕华;新兴区别词的语义认证及其产生发展规律[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韩殿栋;法律语言的语体风格及其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祝晓宏;包头鼻韵尾变异:15年后的再调查[D];南京大学;2005年

8 樊小玲;基于“时间”、“频率”概念和“新词语发现软件”的报刊新词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林界军;基于语料调查和语言对比的网络新词语造词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富萍;多语言背景下,,儿童汉语语音获得的偏误及其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宇明;;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体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丽;;过渡型《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8期

2 崔乐;;辞书编纂与语言规划[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6期

3 张晴;;浅谈广告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J];学理论;2011年23期

4 成世勋;;哈萨克语和汉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程昕;;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唐雪凝;张金圈;;表感叹性评价的“这NV的”构式分析[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7 夏中华;;新世纪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3期

8 亦依;;作文难如做人[J];黄金时代;2006年11期

9 冯广艺;;语言生态与语言嫉妒[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朝群;李冰芸;;语言礼貌的认知解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刘海涛;;语言管理、语言规划和世界语[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3 张普;;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的若干思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鲁子问;;试论外语规划[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苏剑;;双语现象下的语言规划与繁简之争——对《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经济学解释[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王立;;语言的实用价值与家长的语言期望[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宇明;;促进语言生活健康发展(代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刘静;;“规范”及“标准”概念描析——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冠名论争说起[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凌;语言、区域、历史、社会背景和心灵归宿[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孙曼均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发展与规范:语言热点问题中的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王春燕;管理语言先关注生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陈章太;我国当代语言规划史上的两件大事[N];光明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郭龙生 记者 陈瑞昌;应用语言学应为国家发展服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记者宋晖 通讯员周荐;科学制定语言规划 充分开发语言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薄守生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经济学:非主流语言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牵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语委会语法分委会主任 沈阳;如何对待“变味”汉语?[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陈章太;我国当今语言生活的变化与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爱祥;乔氏理论中的被动态结构:动态发展及认知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智红;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郭齐梅;武汉方言的地理及社会分布[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李明;言语行为理论在中国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广西大学;2008年

5 陈若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探析[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念;现代汉语言新生语言成份的规范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张倩;英汉语码转换对现代汉语句法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安忠芳;建国以来广西语言文字规划略史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9 张锐;英语“入侵”下的汉语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鲍远根;汉语商标名多音节化现象考察[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9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99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9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