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辛集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与轻声

发布时间:2018-03-12 09:43

  本文选题:辛集方言 切入点:重音 出处:《中国语文》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辛集方言两字组的重音模式有中重、重中、轻声三种,中重式只有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重中式前字变调同中重式,同时还有后字变调,后字变调不受前字影响,表现为调形的不完整;轻声式后字为轻声,失去了原调,调值由前字决定,同时前字也发生不同于重中式的变调。重中式双音词后字有轻声化的趋势,但是根据连读变调规律的不同,可以区分轻声的不同层次。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tress patterns in Xinji dialect: medium heavy, heavy medium and soft tone. The middle and heavy type has only the front tone change, while the back word does not change the tone; the heavy Chinese character tone change is the same as the middle emphasis type, and there is also the second character change tone, which is not affected by the front word change. It is shown that the tone is incomplete, and the tone of the second word is low, and the tone value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er wor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heavy Chinese type.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the word after the double syllable in the heavy Chinese type to be softly spoken, and the change of tone of the former characte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heavy Chinese type.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one changing rules, we can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soft voic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NKZXA10023)的资助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嘉龄;实验语音学、生成音系学与汉语轻声音高的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孙景涛;;连读变调与轻声产生的年代[J];方言;2005年04期

3 魏钢强;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J];方言;2000年01期

4 贺巍;钱曾怡;陈淑静;;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5 林茂灿 ,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年03期

6 李树俨;汉语方言的轻声[J];语文研究;2005年03期

7 汪化云;自主的轻声和非自主的轻声[J];语文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继伦,王嘉龄;关于轻声的界定[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2 彭泽润;;论“词调模式化”[J];当代语言学;2006年02期

3 李莎;;轻声的宏观历史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林茂灿 ,颜景助 ,孙国华;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J];方言;1984年01期

5 林焘;北京官话区的划分[J];方言;1987年03期

6 颜景助;林茂灿;;北京话三字组重音的声学表现[J];方言;1988年03期

7 史瑞明;;杭州方言里儿尾的发音[J];方言;1989年03期

8 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称[J];方言;2003年04期

9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年01期

10 魏钢强;"荸荠"考[J];方言;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肖萍;江西吴城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宇红;中古知庄章三组声在衡水市的读音类型[D];河北大学;2001年

2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孙和平;普通话轻声字词的规范与轻声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帅力;论英汉语弱式共性[D];中南大学;2002年

5 李莎;轻声的形成和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春艳;汉语普通话轻声的语音特征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进;苍山方言连读变调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8 陈娟文;上海普通话和普通话韵律特征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陈凌;湖口方言语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陈荣泽;宜宾(白花镇)方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荣富;优选论与汉语的音系[J];当代语言学;1995年03期

2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3 路继伦,王嘉龄;关于轻声的界定[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桥本万太郎;现代吴语的类型学[J];方言;1979年03期

5 林茂灿 ,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年03期

6 熊正辉;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J];方言;1984年02期

7 贺巍;钱曾怡;陈淑静;;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8 颜景助;林茂灿;;北京话三字组重音的声学表现[J];方言;1988年03期

9 杨顺安;;北京话多音节组合韵律特性的实验研究[J];方言;1992年02期

10 魏钢强;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J];方言;200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国栓;安国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莎;轻声的形成和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仙娟;临猗方言的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莹;;浅析商业广告语中焦点标记手段的功能[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2 李娟霞;;浅谈高师口语教学中的朗读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3 胡利荣;;浅谈汉英语音节奏差异及其教学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 沈园;;焦点的音系、语义与语用——焦点研究的新视野[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5 张志智;;粤语和西班牙语语音特点对比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董蓓;;论普通话测试中的短文朗读[J];林区教学;2011年07期

7 高琳娜;;汉语语音造成的歧义及分化方法[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8 杨焰;马磊;陈绍薇;;论朗诵中的二度创作[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奖;阿里木·玉苏甫;刘杰;;论汉语与维吾尔语重音[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贾媛;李爱军;;论普通话重音的层级性——基于语音事实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卢颖超;李雅;陶建华;许小颖;;连续语流中重音标注和大规模重音语料库建设[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4 卢颖超;李雅;陶建华;许小颖;;连续语流中重音标注和大规模重音语料库建设[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5 贾媛;;普通话同音异构两音组重音类型辨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6 贾媛;;普通话同音异构两音组重音类型辨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7 白纯;;英汉语超切分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9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10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武叶巧;重音对歧义的分化作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邵敬敏;消除歧义的手段——歧义总论[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祁峰;现代汉语焦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4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慧;重音参数理论观照下的自然话语双音节词节律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沈洁;语音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王园园;北京话二字组重音节律句法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束益琴;现代汉语焦点及其表现手段[D];扬州大学;2008年

5 刘海霞;汉语普通话情感语调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卿;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普通话轻声的产出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丽;维吾尔族高校预科生汉语韵律偏误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8 刘艳;普通话的情感语音韵律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静;汉语喜悦情绪语调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姜巍;河北辛集方言语音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1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01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