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对外汉语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学科之辨

发布时间:2018-03-19 01:06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切入点:汉语国际教育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推广进程的加快,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载体,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但是,无论是"对外汉语",还是"汉语国际教育",在专业或学科建设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必须首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性质及学科体系进行深入思考: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关于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人文社会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艺术学、国际关系学、华人华侨学等学科既是汉语国际教育最重要的支撑学科,同时也是其横跨的主要学科;要把面向非华裔外国人和面向华人华侨的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同时把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其应用性。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the global "Chinese fever" continues to heat up. As a carrier of talent training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as a Chinese language"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hether it is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there are obvious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or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First of all, we must think deeply about the subject nature and system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a humanistic and social subject about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dissemination, which has a distinct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edagogy, culture,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ar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inese and overseas Chines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upporting subjects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main subject that straddles it;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for non-Chinese foreigners and overseas Chinese as a whole, and at the same time closely combin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with the spread of culture, so as to highlight its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基金】:“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中的汉语学科创新”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理;;汉语国际教育的内涵解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2 汪国胜;;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相关问题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霞;;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本体研究问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5 吕振华;张凤;;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晓颖;;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7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8 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朱科;王尧;;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陈艳芳;刘运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大家;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7 丁可宁 吴晶;对外汉语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10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Y冒,

本文编号:1632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32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