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与讹——关于文学翻译的对话
本文选题:关于 切入点:文学 出处:《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小海:我一直觉得,中国当代文学史首先是一部翻译文学史。当代文学主体性的确立,是西方手法、技术加本土经验基础上杂糅而成的。是一个"他者"的激荡下融合而成的。这也并不奇怪,就像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人的"他者"意义,新鲜的养分作用。美国诗人庞德及其意象派诗歌的创立就曾得益于中国古代诗歌,据说唐代诗僧寒山就是美国杰克·凯鲁亚克(On The Road》的作者)和诗人盖瑞·施耐德的思想和诗歌源头之一,也影响了他们那一批诗人作家的生活态度和行
[Abstract]:Zheng Xiaohai: I have always felt that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history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jectivity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s a Western technique. It is a mixture of technology and local experience.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agitation of the "other". This is not surprising, just as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means the "other" to the westerners. The creation of American poet pound and his imagist poetry benefited from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t is said that Han Shan, the poet monk of the Tang Dynasty, is the author of the American poet Jack Kerouac on The Road.) and the poet Gary Schneider's thoughts and poems have also influenced the lif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their group of poets and writers.
【作者单位】: 美国安姆赫斯特学院;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
【分类号】:I046;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文革;;关于日常梦的审美转化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李倩;从《世界丑闻》解析博尔赫斯的“作家”身份[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张晓琴;;在传奇与写实之间——论严歌苓小说的创作特色[J];社会科学家;2009年02期
4 蔡乾;;论博尔赫斯的作家身份建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龙迪勇;;复杂性与分形叙事——建构一种新的叙事理论[J];思想战线;2012年05期
6 薛琳;;劳伦斯短篇小说的文本特征[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永生;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D];山东大学;2006年
2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博;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唐蓉;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姜攀;博尔赫斯的中国想象[D];中南大学;2011年
2 蔡乾;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中国形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长红;余华小说创作论[D];扬州大学;2004年
4 赵世欣;博尔赫斯与中国文化[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韦燕;论博尔赫斯的文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琦;小说《恩主》中“梦”的审美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李楠;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伦理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张丽娜;帕斯卡圆球中的无极之境——博尔赫斯《虚构集》叙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陈俊巧;移民后严歌苓小说的叙事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3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3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