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话语策略与民族身份——《反分裂国家法》的中国话语构建
本文选题:(批判性)话语分析 切入点:话语实践 出处:《外语学刊》2011年01期
【摘要】:批判性话语分析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分析话语在社会认知及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文本及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等访问大陆为话语事件,在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话语观照下,运用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从文本层面到具体的社会事件,挖掘法律条文中反映意识形态、民族身份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话语内涵及其改写和加工过程,由此洞察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话语理念下如何积极运用中国话语策略推动社会变化,体现中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时柔性语言里的钢性、言说中的不言。这种中国特色法律话语对抵御西方霸权话语,营造良好的国际话语环境有重要意义。
[Abstract]: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nables people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role of dis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ognition and change.Taking the Anti-Secession Law as the text and Lien Chan, the former Chairman of Taiwan's Kuomintang, as the discourse event,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discours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from the text level to the specific social events.Excavating the discourse connotation, rewriting and processing process of ideology, na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 in legal articles,From this, we can find out how China actively applies Chinese discourse strategy to promote social change under the discourse concept of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reflects the steel in the flexible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dealing with the Taiwan issue, and the non-speaking in words.This kind of legal discour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isting western hegemonic discourse and creating a good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
【分类号】:D922.1;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群忠;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J];齐鲁学刊;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永志;;《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J];中国编辑;2008年01期
2 董雪飞;;权力·意识形态·启蒙——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批判理论述评[J];今传媒;2008年06期
3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J];边缘法学论坛;2007年02期
4 莫敏;;试论语言与法律的相互作用及影响[J];创新;2008年02期
5 林纲;;网络新闻语言的隐性功能分析[J];传媒观察;2008年07期
6 王惠生;周根红;;体育深度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策略选择[J];传媒观察;2009年03期
7 赖彦;;英语新闻报道的话语叙事结构和文体范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薛阿三;;新闻选择的价值冲突——以电影《集结号》引发争议为分析文本[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李东晓;;作为话语的“博客”及其对新闻事件的呈现及建构——一种话语分析的路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吴庸;;外语教学中意义流的重要性和作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静静;;大众传媒中的文化冲突建构——“100%安全套项目”报道的个案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周静敏;;活跃在法律实践领域的话语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萱;;媒介文本分析视角下的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主流生活杂志”——以上海、广州、武汉三地杂志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骆正林;;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6 蓝越群;;论英语的情态附加语及其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平;大众传媒上的公共商议[D];复旦大学;2009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岳璐;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明星生产与消费[D];武汉大学;2008年
4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金艳;媒体服饰话语中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军峰;法律语篇信息结构及语言实现研究—汉英语篇对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7 蔡海龙;传媒生态视阈下的电视新闻叙事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崔淑珍;西方英语写作学的元学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乐中保;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微;《时代》周刊对抗战时期中国首都重庆的形象塑造[D];重庆大学;2010年
2 向晶;《中国妇女报》女性科技人物报道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吴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纸新闻框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肖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汉英文本对比分析及其婚姻文化比较[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潘国群;德国功能主义理论在英文商务合同翻译中的适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伟;论近现代法律翻译的发展环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何露露;法律传播的空间之维[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萌;《足球周刊》之中英足球报道对比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阎敏;传播学视野下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定位的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璐;新新闻主义中国化发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清平;血亲情理与道德理性的鲜明反差──孔子与苏格拉底伦理观之比较[J];孔子研究;2001年01期
2 谢寒枫;理性与情感维度下的仁[J];齐鲁学刊;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明;范星星;;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2 倪跃达;;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阐析[J];魅力中国;2010年05期
3 荆宝洁;;两种语境谈拆迁[J];共产党员;2010年06期
4 蒯正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的思想[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孟彦;;向世界说明中国军队[J];对外传播;2010年02期
6 李;;时代呼唤强有力的学理解释系统[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02期
7 王晓荣;杨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J];社会科学家;2010年01期
8 黄明理;张秀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制约因素的认识论分析[J];齐鲁学刊;2010年02期
9 刘海燕;;强化或放松政府规制的动因研究[J];企业导报;2010年01期
10 魏波;;在平等对待他者中构筑东亚共同体的认同基础[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义程;黄菡;;以合作治理超越民主治理——评张康之《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的合作治理构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康家香;;我看幼儿English之习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4 项炜;;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杨友今;;浅谈姚雪垠“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道路”[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晓东;;“交费”与“缴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楠;吴昊;;论建筑空间与人类情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8 龚文静;;英汉翻译教学中文化模式的认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文魁;段霞;孟祥青;闫文虎;汪朝晖;;北京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10 丁伯林;;文化身份与名将叙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资深政论家 唐荒 (台湾);民进党“当选无效”之诉背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光明日报》理论部 《学术月刊》编辑部;201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N];光明日报;2011年
3 邱宇新;摒弃“台独”,蔡英文别无选择[N];团结报;2011年
4 邸永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再认识[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资深政论家 唐荒 (台湾);民进党“当选无效”之诉背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光明日报》理论部 《学术月刊》编辑部;201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N];光明日报;2011年
7 邱宇新;摒弃“台独”,蔡英文别无选择[N];团结报;2011年
8 邸永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再认识[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马戎;站在全体国民共同利益的立场 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和政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杨建毅;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N];甘肃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从认知概念到伦理理念[D];吉林大学;2010年
2 孙旭武;现实与逻辑——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巍;语气词“了”的隐现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晓岗;新小说的兴起[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海锋;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李朝霞;新中国的美术观及其话语实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金英姬;千世峰的《石溪邑的新春》:朝鲜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其叙事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余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孙建茵;论现代性文化及其悖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王维;建国初期文学界“检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园;维特根斯坦的深层语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志俊;加拿大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3 吴培林;论李斯特《奥伯曼山谷》的创作特点和演绎方法[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4 李佐;多元系统理论下对《边城》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彭筠;对《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轮胎特保案的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颖婷;基于礼貌原则的附加疑问句产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国伟;中国学生功能词语音产出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孙毅泓;意识形态对《了不起的盖茨比》重译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9 付岚;通过比较《京华烟云》三译本看意识形态及诗学对翻译的操控[D];燕山大学;2010年
10 高思明;俄语网络广告语的隐含信息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16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1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