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招魂》“雷渊”考辨

发布时间:2018-04-06 06:20

  本文选题:《招魂》 切入点:雷渊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摘要】:传统的楚辞解读,由于方法和材料的局限,所以遗留了大量的聚讼纷纭的义训难题,而利用新方法和新材料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难题。《招魂》中有"雷渊"一词,两千年来众说分歧,莫衷一是。深入细致考察出土文献和古文字资料,我们发现:在古文字资料中,"雷"和"回"关系密切,"雷"和"回"音近通用。《招魂》中所谓"雷渊",即"回渊",指"流沙之回渊",古训"雷公之室"乃属望文生训。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Chu Ci,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material, so left yinxun in a lot of problems, and the use of new methods and new materials can help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thunder," one word ", two thousand years all differences, in-depth and detailed investigation. Unable to agree on which is right literature and unearthed ancient writing materials we found that, in ancient texts," Ray "and" back to "close," Ray "and" back "sounds almost universal. Spiritualism in the so-called" Lei Yuan > ", namely" back to the abyss "," quicksand to the abyss "," old thunder room "is Wangwenshengxun.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项目编号:(2010JDXM036)
【分类号】:I207.22;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守奎;出土楚文献文字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2 黄锡全;于炳文;;山西晋侯墓地所出楚公逆钟铭文初释[J];考古;1995年02期

3 于省吾;;从古文字学方面来评判清代文字、声韵、训诂之学的得失[J];历史研究;1962年06期

4 周建忠;;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研究的关系与出路[J];文学评论;200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南文化》1990年总目录[J];东南文化;1991年01期

2 李守奎;江陵九店楚墓《岁》篇残简考释[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03期

3 周建忠;关于楚辞研究的对象审视与历史回顾——楚辞研究一百年[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4 夏鼐;;楚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江汉考古;1982年01期

5 殷崇浩;楚都鄂补[J];江汉考古;1984年01期

6 张亚初;论楚公■钟和楚公逆旽的年代[J];江汉考古;1984年04期

7 曹锦炎;;楚“公逆”旽铭的复原与新释[J];江汉考古;1992年02期

8 李守奎;江陵九店56号墓竹简考释四则[J];江汉考古;1997年04期

9 刘翔;王孙遗者钟新释[J];江汉论坛;1983年08期

10 周建忠;“三闾”渊源考[J];江汉论坛;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翔林;论《招魂》崇高与优美之艺术表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2 潘啸龙;《招魂》研究商榷[J];文学评论;1994年04期

3 翟江月;浅议宋玉作《招魂》的合理性[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张中一;《招魂》导读[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金贝翎;《招魂》作者问题的考辩[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郭杰;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刘兆伟;《招魂》首尾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8 张君;论《招魂》非屈子之作[J];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9 李金锡;奇特的构思 真挚的情怀——读屈原《招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10 马智鸿;楚辞《招魂》中“些”的用法[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毛炳汉;;略谈百年来屈原研究的成绩、问题与思考[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导言[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欣复;;梁启超艺术情感论之特色[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聂振斌;;梁启超的“美文”研究及其开创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王干;;在废墟上矗立的诗歌纪念碑——论“5·12”地震诗潮[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中华;先秦招魂习俗与《招魂》[N];光明日报;2003年

2 李中华 赵成林;“屈原赋二十五篇”辨说[N];光明日报;2004年

3 李增慧;不为恐怖而恐怖[N];科学时报;2004年

4 郭建勋;楚辞意象、形制在宋词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4年

5 李中华 龚贤;楚辞的文体界定与文体渗透[N];光明日报;2004年

6 孙光;楚辞的新解读[N];河北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赵润琴;读懂离骚 让爱崇高[N];天津日报;2005年

8 李桂荣;论汉赋对楚辞的改造与超越[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汤洪;屈辞外来地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伟;《楚辞》校证[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艳敏;《招魂》的民俗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薛璞;《楚辞·招魂》考辨[D];贵州大学;2008年

3 和慧芳;屈赋自传性文本的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亮;论《楚辞》对陶渊明创作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冬;论屈大均词对楚骚传统的继承及风格衍变[D];西南大学;2010年

6 向天令;20世纪宋玉研究的得与失[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7 赵文慧;楚国经济与楚辞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文斌;清初学术思潮与《楚辞灯》的成书[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霞;《楚辞》巫俗与祭祀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燕;林云铭《楚辞灯》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18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18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