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被”字句中“被”字的词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1 10:45

  本文选题:“被” + “被”字句 ; 参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被"字句中的"被"字实质上是一个表被动的功能词,标记句首具有受事题元角色的名词短语,它在句法结构中占据CP的指示语位置。句首的名词短语是移位生成的话题,"被"引导一个TP,"被"字后的名词短语占据TP的指示语位置,无论它以显性的形式还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都不会影响到"被"字的句法性质和位置。由于"被"引导的是TP,所以当动词后出现接应代词时,接应代词不受句内名词短语的约束,但可以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同指约束。当"被"字句中出现保留宾语时,句首的名词短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话题。保留宾语可以留在原位也可以受到语用因素的影响而移位到"被"和话题中间的位置,可视为另一个话题。把"被"视为一个功能助词之说,与"被"字的其他词性说相比,似乎更具合理性。
[Abstract]:The word "Bei" in "Bei" sentence is essentially a passive functional word, which marks the noun phrase with the role of subject el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and occupies the position of the CP deixis in the syntactic structure.The noun phra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is the topic of shift generation. The noun phrase after the word "was" led to "TP" and" be "occupies the position of the TP deixis, whether it appears in the explicit form or in the implicit form.It does not affect the syntactic nature and position of the word "Bei".Given that TPis the guide, when there is a surrogate pronoun after a verb, the pronoun is not bound by the noun phrase in the sentence, but can be subject to the syndesic constraint of the noun phra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When a reserved object appears in the sentence, the noun phra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is a basic topic.The retention object can be moved to the middle of the "be" and the topic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ragmatic factor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nother topic.It seems more reasonable to regard "be" as a functional auxiliary than other parts of speech.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徐州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基于生成语法的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0XWB08)成果之一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洪超;“二拍”被动句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3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4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张云秋,柴兴东;汉语主动式的表达形式及强化等级[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3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4 龙国富;浅谈语法化中补语“却”的句法环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6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7 林忠;汉英翻译中的话题结构转换[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8 吴琼;;英汉被动概念化的语际语言差异及文化阐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郑超;话题研究举疑[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1期

10 宛新政;试析“主事居后‘得’字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杰;;谚语中的数词对举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石定栩;;“被”字句的归属[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邢欣;;从“被”字的分布特点看汉语的被动句[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杨海明;;被字句中弱施动角色的层级[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Zheng Yanme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3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张R,

本文编号:1735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35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