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证先秦语气词“夫”的“传信”功能
本文选题:传信 + 夫 ; 参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考察了先秦传世文献中语气词"夫"的105个用例,提出"夫"是传信语气词,其统一功能是"传达说者对命题的确信情态"。这一分析可以统一解释"夫"的句类分布限制、与其他表情态词语的共现限制以及与其他语气词的连用限制。此外,这一功能分析也契合蒲立本所提出的"夫"是"不乎"合音的假说。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105 use cases of modal word "fu" in the literature of pre-Qin Dynasty, and puts forward that "husband" is a modal word of communication, and its unified function is to "convey the speaker's convinced modality of proposition".This analysis can explain the limitation of sentence category distribution, cooccurrence with other expression words and other modal words.In addition, this functional analysis also agrees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Fu" is "not quite" put forward by Pu Lipe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军;;古代汉语“有”字句研究综述[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张强;道德伦理的政治化与秦汉统治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李葆华;林慎思《续孟子》对孟子的解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9 白国红;;“赵氏孤儿”史实辨析[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10 赵振;;论中国古代的官德教育[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肖仕平;;传统儒学的“诚”、“信”: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兼由“诚”、“信”意蕴差异看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理路[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4 刘示范;;一个古老而饱含民族智慧的哲学命题——“和而不同”新诠[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沈鸿;;《大雅》、《周颂》不载尧、舜传说考论——兼谈周文化与夏文化的亲缘关系[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卢庆滨;;明代士人与奕文化[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诸葛雯;华惊宇;;WordNet在隐喻判断中的应用[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毅;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关于美学、美育的一个理论盲点[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长山;蔡邕文学活动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骆志弘;论商周时期的神本主义文化[D];苏州大学;2001年
5 车如山;先秦时期的社会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洪良;《檀弓》散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9 杨毅;《晏子春秋》与史、子诸书之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绍坚;神话-愿型批评理论之应用:以唐代小说与中国古代人鬼神仙观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玮;;从《荀子》看“夫”的语法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2 严辰松;语言如何表达“言之有据”——传信范畴浅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高增霞;语气词“吧”的意义再探[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刘娟;;中医古籍“夫”字义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5 赵琳;;指示代词“夫”与“这、那”的语法化比较及分析[J];大舞台;2011年06期
6 李瑾;上古汉语“夫”字音义与汉藏语人类学关系论略[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赵执锋;;《晏子春秋》的虚字“夫”的研究[J];语文学刊;2009年08期
8 李素玲;;《荀子》中的虚词“夫”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0期
9 陈瑞婷;;析文言词“夫”的用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周丽颖;;副词“自然”的主观性[J];语文学刊;2009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2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4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