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惯习与会话准则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28 01:30

  本文选题:惯习 + 会话准则 ; 参考:《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摘要】:Levinson认为Grice的会话准则与Bourdieu的惯习概念是同一路的。研究对此进行批评性反思,指出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在深层假设、性质和约束力各方面都有不同表现,差异大于共性,而不像Levinson所说的二者性质相同,前者比后者明晰。惯习反倒是与Grice的禀性概念接近。
[Abstract]:Levinson believes that Grice's conversational criteria are the same as Bourdieu's habitual concept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greater than commonalities in all aspects of deep hypothesis, nature and binding force, but are not the same as those mentioned by Levinson, the former is clearer than the latter. Habituation, on the contrary, is close to the concept of Grice's endowment.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北京林业大学青年科技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BLX2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RW2011-25)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云英;会话的语言与文化特征[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2 任书梅;解读会话中的隐含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01期

3 冯光武;合作必须是原则——兼与钱冠连教授商榷[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3 柯政;;学校变革困难的新制度主义解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4 陈宁;"百姓"、"公民"语义的社会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刘海瑛;论广告语篇的省略信息[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冬岩,陈旭远;教育理论思维的公共性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朱国华;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朱国华;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海英;教育“无思”的质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内涵和特点[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卫平;曹玮玮;;从英汉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合作原则”的跨文化相对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3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4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5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7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邓晓臻;社会分层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建生;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卢志芳;现代汉语中的假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谢俏洁;社区人民调解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冬春;民间法研究的反思性解读[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刘世清;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海琳;社会资本的感性基础[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昊(龙天);现代性语境下的抽象社会与行动个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张刚;1949年革命与上海城市生活风格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宁;地域歧视的话语、权力与真相[D];吉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束定芳;语言学研究的新天地——也谈社会心理语言学[J];外语研究;1992年01期

2 李绍山;论格赖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J];现代外语;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璐;;翻译社会学的迷思——布迪厄场域理论释解[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佳璇;;布迪厄“社会语用学”的基本概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孙文龙;邹晓玲;;从合作原则看幽默的话语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张瀛尹;;“不合作”中的合作——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的合作本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文安;拼写还是翻译?[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韧弦;会话含义中规则性推理的形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刘立胜;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姬;合作原则研究在中国:成就、问题及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育萍;格氏会话含义理论在《简·爱》会话语言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维维;汉语标题谦辞规范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丽娜;套语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淑贤;场域和惯习视角下的译者翻译选择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6 彭郅洁;场域—惯习视阈下的译者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周晓青;汉西言语礼貌试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高巽;英汉文化中的礼貌透视[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罗媛;英汉语用领域中不合作现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0 曹悦;顺应—关联模式下言语礼貌探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3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13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5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