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双语教学在中国实行的逆向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9 22:22

  本文选题:双语 + 双文化 ; 参考:《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8期


【摘要】:21世纪初,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双语教学",教育部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的发展。然而在双语教学热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即从本质上说,双语教学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这里涉及国界之间的双文化语境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双语教学实行之下存在的实际问题,用文化理论来解读双语教学生存的原因。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bilingual teaching has become popular in some parts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issued policies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However, in the upsurge of bilingual teaching, a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has not been widely paid attention to, that is, whether bilingual teaching is feasible in our country in essence. This involves the question of the bicultural context between national boundar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under the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 survival of bilingual teaching by cultural theor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分类号】: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Margaret Alptekin;杨平;;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燕;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倪志娟;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戴忠信;;语法直觉能力:个体经验理论视角[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宋继红;;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5 李阳t;新加坡、欧美的双语(多语)教育——比较与语言学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6 刘婷;;产翁制:鬼神信仰的世俗化表现——从“鲧腹禹”神话说起[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7 王蕾;;跨文化交际意识刍议[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黄红兵;刘红;尚睿;陈典港;;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傅堤;;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渗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杨浩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袁锐锷;李阳t;;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范文;;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武金峰;昌世立;;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新疆伊犁州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陈雪英;;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倪梁康;;人的理念:天性还是历史?——由洪堡语言世界观思想引发的问题讨论[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洪玉;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伍家文;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常欣;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5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明;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8年

8 郝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9 贺苗;日常思维生成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文率;北京市体育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2 哈斯吾其;新疆蒙古族中学地理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英;当代蒙古族学校教育和翻译事业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袁锦;美国中小学双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震宇;孙甘露小说语言能指化的理论意义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6 连晓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刘婷;当下我国双语教学热的冷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聂昕;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与困境[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嘎藏土买;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甘南藏汉双语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琦峰;民间信仰的官民互动与仪式象征[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向前;你属哪种思维类型[J];心理世界;1995年06期

2 原因;原因在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国外小说译著畅销之我见[J];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04期

3 魏天红;漫谈俄汉谚语中的民族文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4 王鉴;跨越民族文化的教育使者——民族地区双文化教师口述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俞瑞康;不同思维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引导[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朱竞,余世存;对民族文化的深层透视[J];延河文学月刊;2004年10期

7 赖晓鹏;关于思维类型的反思[J];黄山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王剑;全球化视域的民族文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以创新精神推进民族文化建设[J];中国民族;2003年09期

10 李昌霞,李筱竹;浅谈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建钦;;旅游·民族文化·生态人类学[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黄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陈喜乐;;世界文化发展态势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4 周根红;;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晓燕;;《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佳生;;论兴边富民与发展地域民族文化[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敬鲁;;民族文化个性之间的冲突及其解决原则[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费孝通;;民族文化与现代化[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铁光;;关于先进文化民族性的思考[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贾淑芬;;外语的民族文化信息在双语词典中的揭示问题[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朱玉卿;王童:民族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世辉;用民族文化拴住学生的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刘流;《中华古诗词》展现灿烂民族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彩凤 刘霞;传承民族文化 展示地区风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5 记者 李毅铭 通讯员 普自林;民族文化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N];云南日报;2005年

6 记者 王伟 实习生 南航 宋金艳;谁持彩练当空舞[N];云南政协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莫海艺;让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起永俊;丹珠昂奔到我州调研民族文化工作[N];楚雄日报(汉);2008年

9 黄俊光;罗甸县民宗局为板庚村建民族文化游廊[N];贵州民族报;2008年

10 施龙斌 记者 林迁忠;汶川:保护民族文化 打造精神家园[N];阿坝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2 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D];复旦大学;2004年

3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魏海香;论作为现象、进程与趋势的文化全球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来金;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9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李相五;中国餐饮业老字号的民族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华;民族地区学校对民族文化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培;贵州省榕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冰彬;论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门立众;传播奥运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使者[D];天津美术学院;2008年

5 徐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商品开发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春江;中国俄罗斯族民族过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陈丽娜;内蒙古地区建国初期三部电影音乐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亚文;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之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彭荧;文化差异对于德资跨国企业总部与中国子公司之间知识转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梁晋芳;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堂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1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21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4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