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国印尼高校校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08:36

  本文选题:中国 + 印尼 ; 参考:《天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最近中国与印尼的关系继续上升。双边关系的提升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随着双边关系的提升,,在教育合作方面双方关系也越来越强。来中国的印尼留学生一天比一天多。中国学校和印尼学校的建立合作也逐渐增多。印尼公民知道的中国学校校名日益增多。本文想比较研究中国印尼高校校名。 名字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它可以象征对象的身份。作为一个例子:一家公司的商标名称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商标名称是一种象征和标志,它可以区分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校名也是同样的事情。校名是一种象征和标志使区分与其他学校。 一般高校校名不由只有一个词造成的,它一般由两或两个以上词造成的。在印尼的校名上我们也有一定的词语结构。基本上有几种词语结构,其中包括:地名+性质类名、地名+学科名+性质类名、学科名+性质类名、国名+学科名+性质类名、人名+性质类名、人名+学科名+性质类名、特定文化词语+学科名+性质类名、特定文化词语+性质类名等等。除了词语结构以外,文化特征也是一个不分开的因素。中国印尼两国有各国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中国高校校名具有一些显性特征,如显示出所在的地理位置,印尼高校校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名词。
[Abstract]:The rec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onesia has continued to rise . The promotion of bilateral relations is due to social , economic ,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 . As bilateral relations increas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s been growing more and more .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number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schools and Indonesia schools . Indonesian citizens know that Chinese school names are increasing .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are the nam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Indonesia .

First name is an important thing because it can represent the identity of an object . As an example , a company ' s trademark nam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m . The brand name is a symbol and logo that distinguishes their products or services from other competitors . The name of the school is the same thing . The school name is a symbol and a sign that distinguishes it from other schools .

In addition to the word structure , Chinese university names have some dominant features , such as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 which they are displayed , and the names of university names in Indonesia have a rich cultural term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小瑜;中西历史比较研究是否可行?——由刑罚的宽免说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可疑[J];史学月刊;2005年01期

2 张树青;;儒、释、道的科技观比较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朱威;陆沈妙;;明清时期中西插画艺术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4 樊丽丽;;中日崇山理念的比较研究——以泰山和富士山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顾希佳;“银变型”故事的比较研究[J];浙江学刊;2000年04期

6 鲁运庚,尹明明;工业化时期东西方童工问题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7 张媛;;现代中日民间典型婚礼礼仪比较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8 石国进;鲁本录;;哲学史视域中的真理理论及其比较研究[J];理论月刊;2009年11期

9 顾希佳;中韩“旁■”故事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杨萌;陈清贵;;《哲学的改造》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瑾彦;;中外大众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范建荣;;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之比较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周学政;;现代化比较的再思考[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赵小云;郭成;;不同民族中学生学业自我发展的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邢占军;;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初步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郭嵘;卢军;吴松涛;;我国生活质量指标的比较研究[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赵小风;黄贤金;付重林;吴小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姜秀山;;科技进步速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比较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郁鹏;;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发展比较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廖远涛;;我国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比较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2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创新发展[C];2014年



本文编号:1873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3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2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