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外交评论话语中的语言学因素——以奥巴马访华的6篇述评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1 13:14

  本文选题:外交评论话语 + 政治话语 ; 参考:《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近年来,话语分析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跨学科特征,研究者对话语的关注正在超越语言学视域,更多地落实在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中。本文以中外媒体对奥巴马访华的6篇述评为例,揭示外交评论话语中所包含的众多语言使用元语言和话语分析元素,探讨话语分析的元理论角色对话语意义建构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外交话语分析模式。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iscourse analysis has more and more interdisciplinary features. Researchers' attention to discourse is going beyond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and is being carried out more in the study of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aking six reviews of Obama's visit to China by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use of meta-language and discourse analysis elements in the discourse of diplomatic comments,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meta-theoretical roles in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meaning. On the basis of this, an operable mode of diplomatic discourse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吉胜;;话语、身份与对外政策——语言与国际关系的后结构主义[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3期

2 ;美国总统的“长城宣言”[J];江淮;2009年12期

3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4 魏在江;;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5 苗兴伟;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6 李战子;胡圣炜;;汉英外交文献语言特点的功能语言学阐释[J];外国语文;2009年06期

7 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彦;;静态与动态在翻译中的转换——《曾达的囚徒》英译汉浅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李聪;;科技语篇的隐喻思维——以研究地学论文中的名词化现象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李晓娜;;多模态话语分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海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田鑫;;大学英美文学赏析中多模态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李意;;爱德华·萨义德:以人文介入政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6 李腾宇;;论英语名词的强势与翻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高蕊;赵滨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8 刘艳方;;多模态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9 赖良涛;;名词化与权势构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陈瑜敏;;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多模态评价意义的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广州;;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角度来看交际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庞淼;;语法隐喻理论对英汉翻译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3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孙瑶;系统功能语法与俄语语篇连贯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Z,

本文编号:1874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4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