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给力”探流行语的形成因素

发布时间:2018-06-14 15:18

  本文选题:流行语 + 新词语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摘要】:正网络词语"给力"堪称史上流行速度最快、流行范围最广的新词语,其走红之因值得思考。结合新词语流行的轨迹,我们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正是"给力"形成的三大要素。(一)"天时":时代文化或特定事件的推动语言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流行语更是社会现象的一面镜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流行语,每个时期不同流行语兴起与消亡的背后,都折射出特定时代生活所发生的变化。进入
[Abstract]:The positive network word "giving power" is the fastest and most widely used new word in history, and the reason for its popularity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Combined with the locus of neologism, we think that "tim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eople" are the three elements of "giving power". (1) "Sky time": the culture of the times or the promotion of specific events reflect the changes in social life, and catchwords are a mirror of social phenomena. There are different catchwords in different times. Behind the rise and demise of different catchwords in each period, it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life in a particular era. Entry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湘;;2010年大学生求职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大家;2010年16期

2 栗臻;;关于新词语研究的若干思考[J];学理论;2009年09期

3 高玲佳;;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4 邹嘉彦;游汝杰;;汉语新词与流行语的采录和界定[J];语言研究;2008年02期

5 吴娟;;浅析汉语单音节流行新词语[J];语文学刊;2008年24期

6 祝晓宏;;网络流行语“X帝”[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年11期

7 许秋娟;;“秒杀”:从新词语到流行语[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张爱玲;;新流行语“×替”[J];语文建设;2006年12期

9 程立海;;“十大流行语”解读[J];第二课堂(高中);2010年07期

10 鲍亚民;;流行语中的修辞例说[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康盛楠;;热议流行语“给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2 谭汝为;;热门网语解诂[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谭汝为;;修辞研究与“博客”牵手[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苏立昌;;外来词、字母词的使用和规范化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继晟 张然;流行语多少财富在流行[N];市场报;2003年

2 记者 唐景莉;2008年度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公布[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 贾晓燕;2009年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N];北京日报;2009年

4 记者 刘茜;2009年我国主流媒体流行语发布[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翟慎良 王晓映;网络流行语:全民创造新时尚[N];新华日报;2010年

6 张雪莹;冷静对待网络流行语[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7 王铁琨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教授 杨尔弘 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教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李永刚 渤海大学 夏中华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侯敏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分中心副主任教授;流行语记录社会的发展变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吴锡平;流行语解码[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龚丹韵;网络流行语何以如此给力[N];解放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范昕 实习生 包慧烨;谁懂“孩纸,你肿么了?”[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闫从发;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时代汉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肖模艳;现代汉语比喻造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史艳岚;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报刊新闻主题词群及相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侯昌硕;衍生与借用—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陈璐;优选论框架下现代汉语双音节词重叠现象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根飞;“刀”、“雷”、“V纭薄ⅰ癷选保和绶麓视锔霭秆芯縖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海娜;当代汉语流行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庄杨;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俞秋萍;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曹卫明;近三十年流行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黄碧云;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敏芳;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倩;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祥月;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析[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邓敏;媒介对流行语传播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7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17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