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基于“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双语课程的设计研究
本文选题: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 + 研究生双语课程 ; 参考:《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教育活动提出建议,在改善自身学习体验的同时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裨益。基于此,研究者邀请2012年春季学期修习"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双语课程的9名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参与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学生智力资源以提升课程质量和学习体验。在设计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研究者通过课堂反馈、网上讨论、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反思周记等多种途径,获取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设计意见和建议,并不间断地根据学生观点对课程设计与实施做出调整。研究结果显示,全体学生均对"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这一理念表示赞同;近50%的学生意见在课程中实现或部分实现;学科知识准备不足和教学/课程设计经验的缺乏是阻碍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两大因素;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方式有待改进和丰富;原有的课程权力关系较难打破,常会惯性滑落到教师主导的方式;应及早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以确保其设计意见能够影响整个课程活动。本研究为第二轮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打下基础,为"设计研究"变革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范例。
[Abstract]:As one of the biggest stakeholders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can make use of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ctivities, which can improve their own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bring benefits to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e researchers invited 9 students who took part in the bilingual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Science" in the spring of 2012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urse design as course designers, and to make full use of students'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urse and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design research methodology, through classroom feedback, online discussion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s well as reflection notes, researchers obtain students' 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sign of the course. Adjus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ontinuously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point of view.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students agree with the idea of "students as the common designer of the curriculum", and nearly 50% of the students' opinions are realized in the course or partly realized. Inadequate preparation of subject knowledge and lack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 curriculum design are two major factors that hinder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design; the way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urriculum design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enriched;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of curriculum power is difficult to break. Students should be involved in curriculum design as early as possible to ensure that their design ideas can affect the whole curriculum activity. This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second round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ample for the reform of academic graduate education in "Design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11JDXF001)教育学子项目 201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试点项目“双语学习科学课程开发”(0306001503)
【分类号】: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倩苇;;教育设计研究的本土化应用——支持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2 王佑镁;;网络课程开发的参与式教学设计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3 杨南昌;刘晓艳;曾玉萍;李晶;;学习科学的方法论革新与研究方法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4 吴支奎;;学生课程参与: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教育科学;2009年02期
5 朱迪;;混合研究方法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应用——以消费模式研究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2年04期
6 李宝庆;;学生参与课程决策[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10期
7 刘宇;;论课程变革中的学生参与[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3期
8 吴筱萌;;在线环境中的参与式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5期
9 张倩苇;张笑欢;;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设计研究——以河流城市为案例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翠华;莫永华;;参与性设计:内涵、哲学基础及实践旨趣[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2 陈健;蒋莉苹;;参与式学习的基本原理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3 刘艳红;;浅谈生态学教学中的寓教于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1期
4 邓素芬;;参与式教学设计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本科生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周燕;;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0期
6 裴少静;和学新;;课程决策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7 肖建勇;李军华;;教育变革中的学生参与——30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吴忠良;危进进;;高中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模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1年27期
9 魏晓焕;古艳春;;论新课程实施中情感目标的落差[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5期
10 王玮;;基于意象构筑的环境艺术设计认识实习教学[J];山西建筑;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马金晶;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高雪芬;一元微积分概念教学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蒲淑萍;HPM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斌;学术场域的政治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巍;行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朗;普通高中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小勇;教学的科学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宝兰;韩国儿童汉语视听说课程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治松;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欣;参与型教学设计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正美;基于知能结构论的《摄影基础》教学设计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咏梅;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寇洪丽;EDR指导下的免费师范生职后远程学习平台的研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蕊;;基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探讨翻译批评标准中的“他者”意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安徽教育;2001年Z2期
3 肖龙海;协商课程:促进高效学习的一种课程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陈庚;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5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6 钟志贤;;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7 梁林梅;;贝拉·巴纳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冯锐;金婧;;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张倩苇;;设计研究: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陈登福;;做学习的主人,从参与备课开始[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宝庆 靳玉乐;[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宝庆;协商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李海英;协商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莹;论参与性设计[D];湖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朱晓君;徐人平;;东巴象形文字的图形化再创造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4期
2 丁乙;字母打字机的键盘问题[J];语文建设;1963年10期
3 王海波;范姣莲;;语言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2期
4 祁坤钰;《机器翻译用现代藏语语义词典》的设计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江友辉;PSC单字、词语的计算机自动对比分析系统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钰;对外汉语中级听力课堂任务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图雅;蒙古八思巴文字视觉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于谦;汉语口语课堂教学课件设计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刘志刚;韩国孔子学院项目开发及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尼玛扎西;汉藏在线翻译多媒体电子词典设计研究与实现[D];西藏大学;2008年
7 尹桂丽;新疆高校预科汉语课程设计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李甍;基于认知特性的语言教育移动应用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8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3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