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符号学的一个世纪:四种模式与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18-08-05 16:45
【摘要】:当代文化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符号泛滥,整个社会生活高度符号化,"符号消费者"成为人的主要社会角色。因此,中国学界乃至世界学界,不得不加强符号学研究,提高符号学在整个批评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幸运的是,现代符号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相当精密的学科。符号学有过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历经过四种重要模式,索绪尔、皮尔斯、卡西尔、巴赫金都提出了有重大意义的系统符号学理论,但是他们的模式都暴露出片面性。因此,当今符号学一面要解决许多至今尚未有结论的问题,一面在寻找更加适用的模式,那很可能是批评理论四大学科间的融合以及符号学理论与门类符号学结合。
[Abstrac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is the proliferation of symbols and the highly symbo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al life. "symbolic consumers" have become the main social role of human beings. Therefore, Chinese and world scholars have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semiotics and improve the status of semiotics in the whole critical theory system. Fortunately, after more than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modern semiotics has become a rather sophisticated subject. Semiotics has three importa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has experienced four important models. Saussure, Pierce, Cassier and Bakhtin have all put forward significant systematic semiotics theories, but their models have exposed one-sidedness. Therefore, on the one hand, the semiotics has to solve many problems which have not been concluded yet,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looking for a more suitable model, which is probab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our disciplines of critical theor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emiotics theory and category semiotic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H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志坚;;诗歌隐喻类型及其功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刘自匪;语言形象的生成与实现[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4 冯佳;陈开卷;;现代诗歌语言中能指与所指的多向对应关系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5 郭菲;;设计语言中显性语言成分的语义功能[J];包装工程;2008年08期

6 张芸;;关于《红字》中刑台的解读[J];长城;2010年10期

7 谢婉若;;电视广告女性形象的符号学阐释[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8 李红秀;审美的距离 悠远的韵味——解读卞之琳的《断章》[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杨晓强;;从符号的双轴关系看广告传播中意义的增值[J];当代传播;2008年03期

10 刘建军,杨丽茹;论文学符号的本质与功能性结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慧;艾柯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文倩;李定夷及其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赵欣;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吴永长;药品中文商品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玉果;意义构建的两级——《尤利西斯》空白美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赵爽;电视节目互动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日丹;文学叙事与人类心灵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8年

6 余璐瑶;《永别了,武器》的隐喻书写[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薪薪;隐喻认知机制及动因的符号学视角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8 郭新卫;一个早已成为童话的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菁惠;“弃父”与“寻父”:五四乡土小说与新时期寻根文学之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唐芙蓉;从作品到文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璧;王坤茜;徐人平;;游戏动漫设计中的符号学研究[J];江西科学;2010年03期

2 ;第六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将在中国青岛召开[J];语言科学;2004年06期

3 卢丹怀;;符号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9期

4 方芳;隋东亮;;符号在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5 王福阳;;符号文化意义的再生——兼论2008北京奥运会视觉符号的“密码”意义[J];美术研究;2008年03期

6 顾嘉祖;迈向特色创新阶段的我国符号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7 韩丹;;符号学理论——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一[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8 R.巴特;;文学符号学[J];世界哲学;1987年05期

9 刘尧汉;《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序[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0 傅其林;赵修翠;;论列菲伏尔的消费文化符号学[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仲宇;;神缘网络与当代文化生态[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卫平;;现代文学经典的厘定与当代文化建设[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陈小鸿;;基于RunMap软件的符号化新工艺[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陈小鸿;;基于符号化的三维GIS[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5 祁华斌;艾廷华;胡珂;;基于ArcGIS的地图符号库建立及符号化实施[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朱春艳;;试论科学的精神价值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大纲)[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何乃川;;孔朱仁学和当代文化简议[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王磊;;面向GIS与制图动态符号化组件关键技术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鸿章;;发扬延安精神要与时俱进 迎接当代文化战线的新挑战[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叶德辉;;产品造型发展演变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党西民 复旦大学博士后;是谁盗取了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王恒志;告别“符号化”节日[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关注阿巴两国的当代文化有助于促进地区和平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陈远;关注当代文化生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邱家和;当古代文物展变身当代文化事件[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刘士林;“凡客体”:当代文化生产的一个斜影[N];学习时报;2010年

7 李近远;防止认知“符号化”[N];甘肃日报;2010年

8 北京师范大学 张柠 刘想 整理;当代文化的三种表情[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杨振之;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清郁;当今世界符号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启军;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文革;文学梦的审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梁中贤;边缘与中心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余继宏;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家具形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津平;基于Internet的地图符号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9 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正爱;江南都市群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俊义;从符号学角度看现代广告的意义生产[D];苏州大学;2006年

2 王蔚;消费社会的价格文本[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杨静;被消费的中国传统文化[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超前;中产阶级意识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巫洪亮;想象的“工农兵”与“工农兵”的想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丽娜;中国传统节日吉祥物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艳;GIS支持下的地图符号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陈玲;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审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芳芳;消费社会语境下品牌图腾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薛芸;蒙古族装饰图案在地域性建筑中的语义表达[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6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66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