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湖州方言语气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30 17:50
【摘要】:湖州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该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对湖州方言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对于湖州方言中语气词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以湖州方言语气词作为研究对象,,将文章分为七章,从多个角度对湖州方言语气词进行讨论研究。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对湖州方言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零为绪论,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第一章对湖州方言单个语气词作系统分类和逐个描述;第二章从语气词的语义、完句和篇章三个方面对湖州方言单个语气词进行功能分析;第三章选取湖州方言典型语气词“哇”作个案分析,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用关联理论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第四章对湖州方言语气词的二连用和三连用现象作出分析,最后得出湖州方言语气词连用的组合层次规律;第五章从语气词内部比较的角度出发,将湖州方言的部分语气词做内部的比较,主要解决了为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句法位置上不能用同一个语气词的问题;第六章得出本文的结论,并对本文写作过程中涉及到但未及深入讨论的问题进行整理,提出相关的设想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Abstract]:Huzhou dialect belongs to Wuyu Taihu Tiaoxi Xiaobian dialect, which has its own phonetic,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study of Huzhou dialect is rare, and the study of mood words in Huzhou dialect is even less. In this paper, Huzhou dialect mood wor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from a number of angles to discuss the Huzhou dialect mood words. Hope this kind of research can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zhou dialect. Zero is the introduction, is a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puts forwar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research object and corpus source;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Huzhou dialect single mood word class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one by one; the second chapter from the semantics of modal words, The third chapter selects the typical modal word "wow" of Huzhou dialect as a case study, and rises to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studies it more deeply with relevance theory.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two and three consecutive uses of mood words in Huzhou dialect, and finally comes to the rul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od words in Huzhou dialect; the fifth chapter starts from the angle of internal comparison of mood words. The internal comparison of some mood words in Huzhou dialect mai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why the same mood words can not be used in the same or similar syntactic position.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writing process but not discussed in depth are sorted out, and the related ideas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银花;;语气词“U&”及其类型学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孙苹;;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3 孙苹;;《雷雨》句中语气词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16期

4 蔡蔚;;汉英语气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5 苏丽红;;玉林话的语气词[J];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6 方有国;;《荀子》“而为”辨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7 徐红梅;;安徽涡阳话中常见的语气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何淑梅,李玉娟;“НИ”词用法小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4年03期

10 林春雨;;汕头话的常见语气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子瑜;林茂灿;;语气词“maO”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2 张文贞;;枣庄方言语气词“来”的语法化阐释[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杨红华;;南宁普通话的语调、语气词及其声学表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邓晓玲;;俄语科技语体中的语气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炳海;;吟诵调和演唱曲:楚辞体的两个来源——论楚辞体的生成及其和音乐的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朱琳;;泰兴话疑问句语气词及其修辞功能[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方绪军;;语气词“罢了”和“而已”[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肖惠萍;;虚拟世界的传情色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小武;;象声词、语气词的声调问题[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朝文;布依语汉语语气和语气词对比研究[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姜雪艳;乐观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许俏文;小学生不说“啊”“哇”出口成礼[N];广州日报;2003年

4 卢烈红;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学坤;用诗性语言撞击学生的心灵[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林溪 李佩 通讯员 覃事孝;为失学孩子撑起一片蓝天[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培泉;《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领域的又一部力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8 周月朋;“说”新闻对主持人的素质要求[N];中华新闻报;2001年

9 李安旭;张劲夫演讲的魅力[N];中国航天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范昕 实习生 包慧烨;谁懂“孩纸,你肿么了?”[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氏明河;汉越语气词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曹银晶;“也”、“矣”、“已”的功能及其演变[D];北京大学;2012年

3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孙汝建;语气和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1998年

6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海英;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宋加群;安徽怀远方言的语气词“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彬安;枫泾方言语气词“嘎”的用法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锐;美英学生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习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彦;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8 李岩璞;东北小品演员语言中语气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国欢;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气词“啊”、“吧”、“呢”、“吗”习得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黄荣;日韩留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3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13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