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论元结构问题上的互补性
[Abstract]:Argument meta-structure is a core problem in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and it is also the focus of cognitive grammar and constructional grammar. Cognitive grammar emphasizes the encyclopedic nature of semantics and interprets the semantic basis by means of cognitive means with independent motivation which can supplement the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terms of the motiv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fusion of construction and verb. Construction grammar emphasizes the theoretical meta-structure of top-down thinking, which urges cognitive grammar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repres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Although the focus of the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s is different, they have internal unity, which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improv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argument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分类号】:H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红;戴卫平;;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说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2 孙荣荣;;构式语法视角下的使役结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3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张韧;;认知语法视野下的构式研究[J];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5 谢应光;;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相似与差异[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高航;张凤;;词类的构式语法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夏晓蓉;;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0期
8 谢应光;;语法构式中的语用信息[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谢应光;;论元结构中的语境因素[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万蓉;;认知语法框架下“构式”的识解[J];文学教育(下);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高波;;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结构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马书东;;镜像神经与认知语法中认知能力相关性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牛保义;;自立和依存——英语作格句的象征关系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牛保义;;综合扫描和序列扫描——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方式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强;;Langacker活动区分析说的提升解释反诘[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唐雪凝 张金圈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空间问题研究的新创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开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语言学方法与方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达球;非宾格性句法配置:句法语义接口[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4 唐世民;结果/使役结构和双宾语结构的事体结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邓劲雷;英语儿童的特殊疑问句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苏;论元结构的元理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4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吕松琳;论元结构要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季苏鹤;中国大学生英语论元结构习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晓中;认知语法框架下对具有动态的自主/依存不对称特征的语法范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周路路;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双主语结构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曾峥;认知语法配价关系探索[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周高;质疑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5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2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