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译者主体性与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翻译

发布时间:2019-04-21 09:25
【摘要】:新时期对外传播面临新的任务,外宣翻译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翻译策略应根据当前对外传播内容及方式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发挥译者主体性显得尤其重要。针对新时期对外传播以受众为核心这一特点,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及翻译文化转向的视角,探讨译者如何在译前和翻译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实现以读者可接受性为前提的信息交流,提高对外传播效率。
[Abstract]:Foreign communication is faced with new tasks in the new period. As an important medium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ts translation strategy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content and mode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xert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audience is the core of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translator plays a subjective role in the pre-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purpose and translation culture turn. To realize the reader acceptability of the premis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健;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4期

2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3 陈小慰;;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J];中国翻译;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刘萍;宣传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对比与语用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游振声,姜治文;论翻译无确定的标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刘明信;;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杨洋;从《洛丽塔》到《一树梨花压海棠》——初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伍姣艳;译者主体性和严复的翻译选择[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韩子满;翻译中的理性与对话性——罗宾逊的《译者的转变》评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吴波;译者地位边缘化成因及其对策初探[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刚;张春柏;;汉英词典翻译的篇章语言学视角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张帆;;描写?规定?——译学词典的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陆刚;;等效理论张力下的翻译认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小慰;;福建外宣翻译的现状与对策[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余锋;;翻译标准的动态特征和原文差异性的保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勤;;从互文性看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穆旦诗《苍蝇》英译赏析[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2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赵刚;汉英词典翻译的篇章语言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可培;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正;翻译中的合作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吉;政府工作报告的对等翻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亚杰;论寒山诗在美国的接受与影响[D];河南大学;2007年

3 欧阳旭东;《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改版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吴艳红;小说Gone with the Wind中译本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5 刘满芸;论翻译的两难境地[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钱钰;论地区文化对翻译风格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肖丽;从传播学角度看外宣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玉萍;论中国翻译理论之重建原则[D];广西大学;2003年

9 曾鸣;走出阴影的译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艳丽;关系中见作用——文学翻译中的译者[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东辉;从政治时事术语的翻译看“中国英语”[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李欣;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天津电视台国际部《中国·天津》的个案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1期

3 杨原;;关于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的英译[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余承法;中文标语的变译策略——从“新北京、新奥运”谈起[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5 马会娟;;对Lawrence Venuti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吴文安;朱刚;;翻译策略的语境和方向[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7 沈春华!基础课部 武汉430023,刘警修!基础课部 武汉430023;标语英译浅谈[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许钧;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9 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杨春时;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西平;;走向世界的汉语所面临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2 郭掌印;李鸿亮;;关于加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3 ;韩启德:翻译是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不可缺少的力量和源泉[J];民族翻译;2009年04期

4 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苗强;;北语社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实践与探索[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Referring Globally,Reading Locally:Reflections on My Praxes in International News Translation and Editing[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承影;翻译论坛关注对外传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白洁 侯雪静;提高翻译水平,消除“文化赤字”[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日本侨报社总编辑、日中交流研究所长 段跃中;应在海外普及“汉语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白洁邋侯雪静;翻译成中国文化输出瓶颈[N];文学报;2007年

5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 陈汝东;国家修辞,,国家实力较量的另一“战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记者 赵婧;提高外宣能力需要高素质的翻译人才[N];光明日报;2009年

7 唐家璇;将全面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记者 朱侠;高度重视翻译提高外宣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谢颖;翻译:文化转换的奥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中华文化不仅仅是看京剧包饺子[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慧;同一性策略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08年

2 陈晓黎;对外传播中汉语特色词汇翻译策略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佘丹;从德国功能派理论看武术术语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韦利;论沈苏儒的翻译思想[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凤霞;从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D];新疆大学;2006年

6 王自若;国家形象传播的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罗希;试论汉语文化教育传播的方式方法[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金燕;文化传播视角下孔子学院的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王超明;谈汉语国际传播与推广的早期发展历史[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2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62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