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运动与汉字检字法改革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24.5;H10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燕;;现代汉字部首法所用单字切分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丽聪;;古代“男有室,女有家”的由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董志强,岳永芳;青海古代的原始货币——海贝[J];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3 陈斌,何世英;新编中学语文若干注释商兑[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荣方超;;卢震京生平及其图书馆学著作考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年03期
5 王培霞;;古籍线装书的装帧和修补术语考[J];兰台世界;2011年07期
6 张箭;下西洋所见所引进之异兽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7 李章程;;文书定义论略[J];山西档案;2008年06期
8 傅来兮;方言、修辞与近代汉语疑难语词训释三例[J];唐都学刊;2004年05期
9 许哲娜;;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色彩文化的嬗变——以字典辞书为中心的考察[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燕;;现代汉字部首法所用单字切分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建军;;《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读后[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3 刘夙;;《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晓山;;“人参”名称试诠释[A];2002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佳;人参多糖抗疲劳和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雯;哮病的古代内科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邹艳;月泉吟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霞;成年监护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纪征瀚;古代“痧”及治法考[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8 唐志坤;滋阴活血法辨治黄褐斑的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李富强;中国蚕桑科技传承模式及其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陈永光;中医诊治痹证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与资料查询系统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亮亮;扶正培元颗粒改善气血双亏肿瘤患者证候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罗红柳;三峡库区腹心地区黄褐斑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分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潘海东;智能造字输入系统的优化与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林艳婷;成年监护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周茹;论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D];苏州大学;2011年
6 卫佳;庄子形残德全观及其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源;20世纪以来的汉字部首法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淑琴;部首检字法之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宇;论中国传统法律精神中的民本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王素利;基于认知机理的智能造字之结构描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燕;;现代汉字部首法所用单字切分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国文;试论“曲折”[J];现代哲学;1991年04期
2 车静;陈均莹;;大学英语中形成性评价的理论探讨[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马武林;蒋艳;;概念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8期
4 李淑青;;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9期
5 张小升;田钰莹;;新视角开拓新思路 新阶段更有新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理论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6 厚;;电影剧作理论探讨[J];电影艺术;1984年04期
7 周晓阳;罗妍琴;刘衍永;;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31期
8 姚文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J];文教资料;2005年25期
9 张文生;;试论李大钊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理论探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张静;高艳梅;;高中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的理论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峭;王垂杰;;慢性胃病的毒邪理论探讨及流调结果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何赛萍;周叔平;陶加平;;《伤寒论》对诊法学形成的影响[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霖;张月秋;;老年人家庭的理论探讨[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高成星;;证与体质、病因、症状、病之间的关系初探[A];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小勤;;中药临床应用中的“治未病”思想[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立;;奥贝尔氧化沟的特性分析与理论探讨[A];第四届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立峰;聂红英;;前列腺增生症辨治初探[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8 王志程;刘铜华;;从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机制[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明庆;高树中;;神阙穴与全息关系初探[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伍s,
本文编号:2463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6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