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大汉语语料库的双音节形容词转类动词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望民;英语形容词的用法[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2期
2 徐宜良,黄兵;略论英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法:转类修饰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黎昌抱;一脉相承的Polyptoton[J];科技英语学习;2004年02期
4 李生信;词的兼类、转类及其演变规律[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5 王希杰;;转类的再认识[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张小兰;;英语语义中的移就赏析[J];作家;2007年12期
7 余冬梅,焦同梅;英语中动词与名词的转类现象[J];焦作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刘红松;试论名词的修辞功能[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李汝玲;浅谈英语名词的转类[J];怀化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10 王聪聪;;对二语习得中转类辞格教学的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一瓴;陈群秀;;现代汉语述语形容词机器词典的研究与实现[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易绵竹;姚爱钢;刘万义;;从计算语义学角度看俄语形容词的语义分类问题[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章新传;;余江话的“里”尾[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宁;苑春法;黄昌宁;;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聚类算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李敏;;形容词与否定副词“不”组合的语义、句法制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周晓幸;;略论法语形容词与名词的位置问题[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7 张成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辨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李君;;从名词用作动词看转类现象及其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10 刘胜利;;萍乡方言形容词的特别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莉 潘永花 王昱虹 张群英 荣钰;安全:从名词到形容词[N];网络世界;2004年
2 靖江季市中学 李银;高考作文语言如何出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江苏 尔东;电子大国与电子强国的区别[N];电子报;2006年
4 楼金;和谐与趋衡[N];经理日报;2006年
5 ;从形容词到名词,,从具名到匿名 [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7 吕俊;四个形容词[N];上海金融报;2004年
8 康丽丽;ABB式形容词初探[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小岩;为中国的大学加形容词(下)[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10 朱文献;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雯;类型学视角下西语形容词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及其与汉语形容词定语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美顺;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崔四行;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基于北大汉语语料库的双音节形容词转类动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赵丽娟;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峰英;《蒙古语辞典》形容词释义元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梁海玉;蒙古语复合名词支配形容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敏;《商君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韩娟;《韩非子》形容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袁福静;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研究及其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玉荣;《青史演义电子词典》形容词分库构建[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龚晨;“形容词+动态助词”结构初探[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5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7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