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文化视角下汉英广告模糊性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5 10:55
【摘要】:模糊语被越来越多的广告制作商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运用于广告标语中,并成为近几年来模糊性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汉英广告的模糊性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的、受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中作出恰当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其中语言的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和结果。广告中模糊语的运用其实就是广告制作商有意的受语言内和语言外因素左右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内部的因素在于广告语言与其他文体语言的差异性。语言外部的因素在于语境需求,即中西文化的差异。广告语言形式的任何选择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制约,模糊语的选择同样受制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在某种程度上是顺应不同文化的体现,也体现了不同的中西文化差异。为此本文具体的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 (1)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模糊性是怎么样在汉英广告中具体地被实现的; (2)汉英广告中的模糊性语言如何动态地顺应了不同的文化语境; (3)汉英广告中的模糊性语言体现了哪些不同的中西文化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1)汉英广告商往往是从模糊语音(同音异形异义,同音多义),模糊词汇(模糊性名词,模糊性动词,,模糊性代词,笼统性的数词及不定量的频度副词),模糊句子(含糊的省略句,反问句,简单句及分离句)等三个层面来实现模糊性。(2)模糊性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广告商根据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特点,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顺应不同文化背景的选择过程。诸如对不同生活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做出的不同顺应。(3)中国人力求稳定,表达含蓄,集体至上,等级尊卑和对8,910等数字的偏爱和西方人追求变化,开放,平等和对数字7的偏爱在广告的模糊性表达方式上都有所体现。 最后对本研究课题成果及意义做了总结归纳,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H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钟守满,王凌;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2 吴世雄!350007,陈维振!350007;中国模糊语言学:回顾与前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3 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79年04期

4 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年05期

5 何自然;浅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6 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王紫娟;广告语言与大众心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8 杨贤玉;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俞东明;语用学定义与研究范畴新探[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本文编号:2477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77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