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调查与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民考民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
[Abstract]:......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CMA10018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樊建华;金志成;;语码转换的文化及心理因素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2 陈维新;姜丽玲;;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及化解外交矛盾的意义[J];东疆学刊;2010年01期
3 王莉;崔凤霞;;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汉语言认同问题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4 吕黛蓉,黄国文,王瑾;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5 姚茂军;张明远;;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体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曹湘洪;王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选择——以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黄亚平;刘晓宁;;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李建军;;论现代文化及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依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结宝;;汉语话语构建的崇权文化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春光;白云霜;;燕赵成语及其当代价值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纪秀生;语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伍铁平;程玉合;;托学术批评之名,行歪曲攻击之实——评何南林先生《汉语是一种伟大的语言》等文章[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武立红;;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S4期
6 梁卫华;;大学校园里中英语码转换之语域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7 谢红芳;;“二希文化”与英语习语[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丽梅;;大学物理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孙娜崴;;从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用失误现象看英汉文化差异[J];才智;2010年26期
10 陈燕;;中西文字视觉认知感受差异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普通话能力、行为和态度及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欧;;高职英语教育的本土文化意识[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韦世方;;从水书结构看汉字对水族文字之影响[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显志;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洪玉;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竞艳;四川茂汶地区羌族语言选择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雁芳;新平花腰傣的乳名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韦琴;外来语对老挝语及老挝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高鲜菊;汉泰语谚语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白春玲;基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论新疆美术校本课程开发[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明星;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新加坡语言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东芳;关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慧丽;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琳;濒危的保安族村落语言[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惠慧;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族来华留学生汉语招呼语使用情况调查[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建华;金志成;;语码转换的文化及心理因素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2 陈维新;;中国国学与日本文化[J];东疆学刊;2008年02期
3 涂青;浅谈语言和语言观念[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李忠杰教授[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2期
5 任玉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考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6 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年01期
7 周耀文;论语言社会功能大小与教学语言使用层次高低[J];民族研究;1994年06期
8 贺萍;;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现状的实证分析[J];实事求是;2006年06期
9 陈新汉;;论核心价值体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10期
10 申智奇,李悦娥;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录音整理 张文瑞;国学与二十一世纪[N];光明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年01期
2 肖肃;西部开发与语言规划——重庆地区语言态度调查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龙惠珠;从职业背境看语言态度的分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4 张洁;汉语中夹用外文字母会导致语言的洋化吗?——关于语言态度问题的研究[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邹玉华,马广斌,刘红,韩志湘;关于汉语中使用字母词的语言态度的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6 王洋;;新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8 张伟;;论双语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J];民族语文;1988年01期
9 竟成;漫谈汉语的方位概念[J];汉语学习;1988年02期
10 何南林;汉语“模糊”之巧[J];汉字文化;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学佳;付莉;;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语使用声调变异状况的声学分析[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沈阳;;汉语双动词(CAUSE系统)结构的识别和分析[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甯忌浮;;《汉语韵书史》弁言[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陈默;王建勤;;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声调意识初期发展的个案研究[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侠;;先驱之举:澳大利亚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牛岛德次;;汉语的被动句究竟有几种形式[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8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姜丽萍;;《体验汉语基础教程》(系列教材)编写理念与实践[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2 ;汉语的力量[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立华 邬凤英;世界汉语大会掀起汉语潮[N];中国商报;2005年
5 记者 汪大勇;北京语言大学 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30年助推汉语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6 韩曦;“年轻人掌握了汉语,才能更好地设计未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玉兰;观念创新:推广汉语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吴晓燕;缅甸汉语研修班在昆开班[N];云南日报;2008年
10 梁乐天;阳光照耀着学汉语的外国孩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倩;青岛年轻人语言态度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杨艳萍;呼和浩特蒙古族预科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程刚;广西语言态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5 王丽;太原年轻人对太原方言的语言态度[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6 耿华;网络语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氏娴;汉语和越南语形容词的程度表示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包秀明;蒙汉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杨春晴;现代汉语缩略语的修辞、认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小春;汉语速记的历史和现代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90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9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