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行为的翻译:早期清华案例研究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n educational behavior, not just a means to achieve educational goals. Translation can educate a country (to shap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isciplines), and can educate a scholar (thus shaping the broad and elegant character of the scholar and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multilingualism). Therefore, taking early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several core issues, such as the personal translation behavior of self-cultivation, the translation behavior of promoting political, literary and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influence of Tsinghua translation on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singhua Weekl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基金】: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A类A1)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月;;吴宓的著译与翻译观[J];兰台世界;2012年04期
2 傅璇琮;;陈寅恪文化心态与学术品位的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张丰君;;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周宁;;北洋政府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筹办与纷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陆发春;;新文化与新生活:以胡适及《新生活》周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徐希军;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以对华政策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7 吴汉全;;高一涵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8 武吉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观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9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冀爱莲;郭炳通;;胡适海外汉学观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军;;中国古代农耕图像初探[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3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5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王珂;;论英诗诗体对闻一多的影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维开;;国防会议与国防联席会议之研究修正——抗战初期相关史实的辩正[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王珂;;浪漫主义诗歌对新诗诗人及新诗诗体的影响[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闫润鱼;;试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1890~1949)[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倩;论狄更斯《圣诞赞歌》的浪漫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可;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毓容;《围城》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阳;朱湘诗歌论[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骏;;孤寂的生命——解读吴宓的教学和爱情生活[J];世纪桥;2008年16期
2 戴继国;率真与达雅──吴宓译诗管窥[J];外语教学;1995年01期
3 张旭;;译诗创格与诗学重诂——吴宓早年英诗汉译活动寻踪[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思齐;略论翻译和比较文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2 苏珊·巴斯奈特;黄德先;;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的未来——苏珊·巴斯奈特访谈[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2期
3 陈葵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J];中国翻译;2005年03期
4 宋剑豪;;论译介学与翻译研究的区别[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12期
5 贾延玲;;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下的翻译课程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吴金涛;;简论提高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7 胡谷明;《比较文学体系中的翻译》评述[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8 徐新建;;口语诗学:声音和语言的符号关联——关于符号学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论纲[J];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林晓琴;;发展中的文学翻译策略与比较文学的前景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李亚白;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外国文学教学中比较方法的运用[J];语文学刊;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乌兰巴图;;树立语言教育目标 搭建双语提升平台——博州多元文化课程与双语教学模式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鲁子问;;试论外语规划[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罕富珍;;傣语教育的问题与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4 曾小红;;有关对外汉语英汉翻译教材的思考[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王燕;;外交外事翻译人才的特色培养[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俞敬松;;北京大学的翻译技术教育与翻译案例教学支持平台[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天振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冲击与拓展:翻译研究和比较文学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李学勤;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清衣;“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构建”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文艺报;2006年
4 吴月辉;中国翻译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记者 余传诗;“杨氏父子现象”引发专家学者热议[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王晓平邋中华书局大型系列丛书《日本中国学文萃》主编 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日本汉学”的公众面孔[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向远;改变东方古典文学相对萧条局面[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杨乃乔;关于“poetics”的意义及其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特约记者 徐珏 记者 余传诗;著名翻译家杨自伍25年“译”一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清衣;深入探讨“翻译中国和重建现代性”[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娟娟;翻译研究的比较文学视角[D];山东大学;2009年
2 马维;论文学领域的翻译政治[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建华;论课堂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心理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洪亘杓;韩国中学汉语言教育的历史及现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童俊;微观触摸旅行中的后殖民批评: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五个关键词的译介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张福国;论古代语文的德性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丽萍;钱钟书“化境”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夏婷;《曾国藩家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其现代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伟晓;从顺应论看口译过程中译员的创造性叛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苏日嘎拉图;《草叶集》蒙译本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6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1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