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9 12:07
【摘要】:正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说话人因有所顾忌而避免直截了当的表达,代之以婉转的词语,通过含蓄曲折的方式传递说话人的信息、意图、思想感情等。英语的"Euphemism"和汉语中的"委婉语"意思相近,可解释为good speech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分类号】:H031;G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明;英汉语言的委婉语及其应用[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2 宋兴;委婉语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因素[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林丽芳;委婉语的语用价值考察[J];龙岩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4 何冬立;英汉委婉语析议[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05期

5 高丽萍;文化内涵与英汉委婉语[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段萍;社会文化背景与委婉语信息的解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李育卫;英汉委婉语的文化透视[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李建功;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心理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张慧;浅谈汉语委婉语[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杨华,王志永;汉英委婉语跨文化比较研究——以“死亡”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漳州话的禁忌语和委婉语[N];闽南日报;2009年

2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教授 周国炎;“一种语言的消失等于一种文化最核心部分的消失”[N];贵州民族报;2008年

3 记者 赵军;语言时尚体现生活追求[N];长春日报;2006年

4 上海市语文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张日培;汉字的历史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5 韩晓时;民俗语言学20年回顾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罗菲;双语教学走进东北财大[N];财会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红;从顺应论角度论委婉语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霍中惠;原型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互补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刘爽 ;[D];安徽大学;2003年

4 贾延纳;委婉语交际的认知语用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吴毅琼;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冬梅;英汉语中“疾病与伤残”委婉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姜凤;俄英汉三语中委婉语的语用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贺阿莉;委婉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庚桂兰;委婉语语用功能解读[D];延边大学;2003年

10 李晓虹;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D];广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8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38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