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篇章分析的汉语助词“了”字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达;;"了_1"句与"了_2"句的语义比较——兼论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研究的方法[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3 金立鑫;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J];汉语学习;1999年05期
4 张黎;界变"论——关于现代汉语"了"及其相关现象[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5 金立鑫;;词尾“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6 竟成;;关于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问题[J];语文研究;1993年01期
7 陆俭明;关于汉语虚词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8 刘勋宁;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9 谭春健;如何体现“变化”——关于句尾“了”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10 金立鑫;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篇章偏误分析——兼谈拓宽中介语的研究领域[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试论句尾“了”的使用条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张梦茹;;“S了”的时体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王丽欣;现代汉语助词“了、着、过”与俄语动词体的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4 亓华;日本留学生汉语语段表达中母语“た”的特殊迁移现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来思平;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王远杰;能否加“的”的根据——对陆俭明先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许艳丽;虚词“了”的用法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史冠新;;普方古视角下的“了_1”“了_2”“了_3”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彭兰玉;吴青峰;;从语言习得文本看“了”的语法限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肖静;王惠莲;;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了”的偏误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杨德峰;;用于将来的“动+了+趋”初探[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勋宁;;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佩迦;;“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认知考察[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宋春阳;陆汝占;;说“纷纷”[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金立鑫;;“着”“了”“过”时体意义的对立及其句法条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何晓丽;陈小荷;陈锋;钱小飞;;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的自动生成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东平;汉语时间感知模式与相关汉语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芷;汉西附着现象的平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王巍;语气词“了”的隐现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恩华;“V到+NP、V在+NP”的句法语义汉韩对比研究及其理论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10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探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朱亚丽;认知中的“量”与界标“了”的互动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双燕;现代汉语隐现句和动态句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雅丽;汉语“V成”的句法语义研究及语法化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长丽;“三言”动态助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晶;欧美学生对句尾“了”作为完句成分的习得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林恩玉;对“了”在两套对外汉语教材中编排情况的考察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维克多;结果体与结果相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贺婷;现代汉语“的”的语法功能增值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10 徐子凤;时间词“刚”、“刚刚”和“刚才”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祖麟;;明代宁波话的“来”字和现代汉语的“了”字[J];方言;1981年01期
2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3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4 王建勤;;跨文化研究的新维度——学习者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5 刘勋宁;;答友人——关于语法分析的几个原则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6 金立鑫;;词尾“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7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8 金立鑫;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9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邢福义;;说“NP了”句式[J];语文研究;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叶步青;;“了”的语法功能及其真实含义[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泽;;“把”字句语法意义在“把”字结构句中的不均衡表现[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2 李泽;王健;;恋上你的优雅 浪漫的法式新娘发型[J];人像摄影;2010年01期
3 荆艳君;;诗歌意象的隐转喻解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徐春红;;问:如何记好英语笔记?[J];新高考(高一版);2010年01期
5 邸丽平;;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0年01期
6 许冲;;浅论音乐的现实功能作用[J];消费导刊;2010年01期
7 曹向兰;;高校哲学教育的功能、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8 孙宇浩;王哲;刘烨;傅小兰;;物体功能抑制自然的成因对人造物分类的影响[J];科学通报;2010年02期
9 黄建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国际研讨会(2010)征文启事[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10 ;学界动态[J];中国外语;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棒材二级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薇;焦玲;;电子出门证在宝钢2050热轧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国辉;王云丽;蔡晓洁;;神经网络在1580热轧生产线层流冷却中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龙宏伟;李碧;;常见的几种GIS软件功能及特点比较[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雷占全;;Simatic TDC在热轧自动化中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超;汪海林;;基于MALDI-TOF MS的DNA序列损伤位点检测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邵志峰;D.M.Czajkowsky;孙洁林;胡钧;;应用AFM单分子方法研究揭示细菌毒素PFO在生物膜表面成孔的新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潘立宁;董慧茹;毕鹏禹;;CTAB/HF/HNO_3构建硅基超疏水表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王路路;陈昌云;孙璐;陈凯;;因特网上化学游戏教育资源的分类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李滦宁;赵淑洁;季桂娟;;改革非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选修课教学模式[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2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宋晖 通讯员刘冬青 宋青;词汇学研究手段与视角皆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宋晖 通讯员刘冬青 宋青;词汇学研究手段与视角皆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宋晖 通讯员刘冬青 宋青;词汇学研究手段与视角皆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宋晖 通讯员刘冬青 宋青;词汇学研究手段与视角皆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巍;语气词“了”的隐现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杰;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蔡丽;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暨南大学;2010年
4 姜美花;客体敬语形态的消失和听者敬语等级的分化[D];延边大学;2010年
5 马楠;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孔寒冰;基于本体的工程学科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李宜光;两岸律师辩护制度之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杨银辉;医学RNA病毒属水平基因芯片筛查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尹振涛;历史演进、制度变迁与效率考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程远;中文自动分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丽影;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丹丹;科研论文的文体特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唐之韵;现代汉语“V_感+来”式双音词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彦;湖南华容话完成体标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丽忠;“在VP中”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慧;“意外态”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闻婷;苏州方言“XX叫”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岳刚;安徽五河方言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2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