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汉》(第五版)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的比喻义对比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梅;晶莹缤纷耀中华 玲琅清越绕环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美玉[J];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2 袁圣柏;表“人”比喻义词语浅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徐杲;“词的比喻义”辨正——兼与《新华字典》修订者商榷[J];辞书研究;2003年01期
4 吴先文;;双音并列词比喻义产生的认知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徐志刚;;形容词释义中的“比喻”[J];辞书研究;2007年06期
6 郝丽红;;说“醋”[J];语文学刊;2010年02期
7 卢丹慈;汉语多义词词义派生类型的重新划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8 哈森;;论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比喻[J];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03期
9 张菁;隽永;;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成语荟萃(十)[J];天津教育;2009年03期
10 任振京;;词语比喻义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处理方式[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新春;赵翠阳;;比喻义的训释与比喻义的形成[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2 王辉;;试论动物词比喻性在英汉中的差异[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建友;;《实用汉语修辞·修辞方式》存在的问题——兼与姚殿芳、潘兆明二位先生商榷[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李树兰;;满文藻饰词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5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岚岚;;中日“鬼”字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付丽;;说“触电”[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孟繁杰;;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毛凌滢;;浅谈《汉英词典》和《汉英辞典》中汉语成语谚语等的英译处理[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谢英;;现代汉语辞格研究中的用例问题[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們;说“巨擘”[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鲁之洛;诗话型的散文论[N];人民日报;2003年
3 束学山;我们的母语真的被削弱了吗?[N];法制日报;2002年
4 刘永耕;“着”“招”之别、“着”“著”之别与异形词整理[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王一民;“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马蹄的痕迹”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6 贺桂芳;阅读教学请勿忽略文章标题[N];新乡日报;2007年
7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崔丽娟;也谈材料作文的审题[N];学知报;2010年
8 河南省太康高级中学 焦文林;“熟语”备考指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奇思妙语话散文[N];甘肃日报;2002年
10 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万水林;辨析和积累词语的几种方法[N];贵州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模艳;现代汉语比喻造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汉江;汉语物象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石洛祥;中国英语学习者惯用语块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乃霖;《现汉》(第五版)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的比喻义对比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晨;从理解机制的角度看《现汉》对比喻义的处理[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媛;《现汉》中含比喻义的双音并列词语的功能认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段洁琼;含比喻义双音并列复合词之教学探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朱金平;《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双音节形容词释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羽;汉英比喻造词比较[D];四川大学;2007年
7 张慧艳;古代汉语髟氷词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石剑静;成语汉日翻译技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华平;古代汉语语义现象的认知隐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单鹏程;现代汉语喻人词语的文化观照[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4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