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四音格联绵词语音模式分析——以汉赋为例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11-26 21:58
【摘要】: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四音格词。汉语中四音格联绵词也极其丰富,但学界多将研究集中在双音节联绵词上,对语音造词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联绵词却关注较少。我们以汉赋作为关注点,发现在汉赋中存在丰富的四音格联绵词,通过对这些四音格联绵词语音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语音上存在着整齐的语音模式,对其语音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归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春艳;;联绵性:联绵词性质再认识——兼论四音格联绵词[J];齐鲁学刊;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开初;“踟蹰”形易及来源[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瞿霭堂;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五十年[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3 刘冉;;现代汉语联绵词的理据性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4 梅祖麟;;闽语“舆、“浴”两字阳调h-声母的来源——比较方言中所见的*gl-复辅音[J];方言;2007年04期

5 胡世文;;黄季刚先生《手批尔雅义疏》同族词疏证六则[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邓景;;从《字诂》、《义府》看黄生对联绵词的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雷春辉;;《广韵》“爹”字的跨语言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王进安;何海菊;;韵律语境下的《诗经》联绵词押韵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兰佳丽;;联绵词观念演变述评[J];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02期

10 石锓;元曲四音状态词的构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胡世文;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甘勇;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唐七元;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王怀榕;茶洞语的汉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洁;《淮南子》复音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龙丹;汉语“颜色类”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邓景;《字诂》《义府》同源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飞;今文《尚书》形容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邱金虎;《搜神记》名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舒春雷;《通雅》语源研究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红梅;黄生语义学研究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喜荣;《说文通训定声》中的“说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梁孝梅;《广雅疏证》术语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张清华;郭璞《尔雅注》双音词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逸山;形体不一 意义不二──联绵词举要[J];医古文知识;2001年01期

2 秦岭枫;试论汉语联绵词的音系特征[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范崇高;唐代小说联绵词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2期

4 杜改运;联绵词与词的构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5 袁庆述;;对联绵词某些特殊用法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7年03期

6 康u&;;“无虑”是联绵词[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11期

7 梁宗奎;也谈“狼狈”[J];文史杂志;1997年04期

8 贾齐华,董性茂;联绵词成因研究的实践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唐子恒;汉大赋联绵词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崔嵘;;“望洋兴叹”正解[J];老同志之友;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先田;;激荡着楚辞、汉赋精神的当代杰作——《含苞的太阳》读后[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蔡觉敏;;道家与汉赋[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许东海;;论李、杜咏物赋之特色及其异同(下)[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4 潘林杉;;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秘书工作制度[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5 姜继永;;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歌手——读严阵长篇抒情诗《含苞的太阳》[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杨钟基;;曾国藩学文门径试探——读曾氏家书札记[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刘福铸;;莆仙古代楹联文化[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荣有;;从图与文的互证看古代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与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9 金龙云;;对中国诗歌的几点期待[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王齐;;论汉画像的“形”“神”艺术与汉代审美意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桂欣;十年辛苦说汉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2 陈华光 路标;梁园——中国汉赋的摇篮和沃土[N];商丘日报;2008年

3 黄震云;汉赋与儒家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4 王洲明;汉赋精神[N];文艺报;2002年

5 汤惠生;烟雨三峡:汉墓与汉赋[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马庆洲;汉赋丛集整理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6年

7 王蒙;前人有楚辞汉赋,我们不能只留小品段子[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李桂荣;论汉赋对楚辞的改造与超越[N];文艺报;2005年

9 实建;汉赋作品中的建筑形象[N];建筑时报;2007年

10 常森(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代有一代之所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金前文;汉赋与汉代《诗经》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珏;班固与汉代文学思想[D];辽宁大学;2007年

4 吕逸新;汉代文体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昝风华;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甘勇;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影;汉代祭祀文化与汉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薇;先秦言意观的发展及其对唐前文学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海;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技术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飞;汉赋联绵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倩倩;布依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朱雪梅;汉苗语四音格词比较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4 蔡觉敏;汉赋与道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许雁;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农海慧;汉赋新见双音形容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裴蓓;壮语四音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周生辉;论儒家文化对汉赋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路;汉末士人心态与汉赋创作流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义平;白语剑川方言与彝语凉山方言四音格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66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6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