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音韵律与生命律动的异质同构——汉语口语的格式塔美学解析

发布时间:2020-02-26 21:48
【摘要】:格式塔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先天存在着一些情感范式,一旦有相似的外力式样刺激知觉,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和谐同构,外在客体也便具有了情感表现性。异质同构理论带来了一个新的美学研究契机,启发人们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多的维度去思考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同步增殖、相互塑造的关系。用格式塔美学的异质同构理论来解析汉语口语语音的美学成因,将视知觉范围内的心理学成果引入听觉,可以发现汉语口语的元音、音节界限、四声、句调、双声、叠韵、叠音及押韵等典型特点所产生的结构样式,与人的生命律动中的情感范式相互对应,相互引发与激活,形成特殊的音韵美,成为汉语口语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潘志亮;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折射的时代精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汪东;;对当代素描实践性教学的再认识[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吴其华;彭晋媛;;从格式塔看电影建筑空间[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9 邱岚;;回归传统——浅谈现代设计新趋势[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10 杨天民;试析鼓励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意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张熙;;城市色彩规划研究及多角度指向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鹏;;消费性产品情趣化设计方法探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蒋有经;;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9 黄雅峰;;汉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的西王母仙界图式分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殷相印;;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清敏;古埃及阿玛尔纳时期艺术成就的历史解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9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f替,

本文编号:2583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3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