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设计讲座口译的反思性研究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燕春;;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黄文珍;;汉语意念主轴与英汉误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傅绍清;周珍霓;;“意念对等”与英汉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谢媛媛;;功能对等在《荷塘月色》翻译中的适用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赵文娟;;从功能对等角度谈儿童文学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6 胡庭树;;翻译研究的哲学思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7 刘金梅;;从陕西方言看文化的不可译现象[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李卫荣;;从文本功能角度看《葛底斯堡演说》的三种译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陆颖;;翻译标准相对性的哲学诠释学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鲁阿凤;;汉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小林;曾东京;;浅谈《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成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冰;;从释意理论看《酒国》中的比喻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传彪;;“望文生义”刍议[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存英;;苏轼《江城子》三种英译散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刘雪芹;《论语》英译语境化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潘志娟;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卖花女》中人物语言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婷;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潇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David Copperfield四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娟;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健宜;等效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3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