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设计讲座口译的反思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0-02-27 01:42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交替传译正被广泛应用于演讲、授课、高级会议和新闻发布会等涉外活动中。在交替传译中,译员在听辨来源语语音符号的同时,借助主题和认知知识以及口译笔记,正确地理解和记忆原语语篇意义,待讲话人完成部分或全部发言后,随即根据目的语受众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习惯,对他已经领悟到的信息快速重组,,用目的语把讲话人所表达的信息以口头形式迅速地重新传达给听众。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青年教育工作者研讨班”的一次讲座口译为研究对象,采用“翻译+研究报告”的论文写作模式。作者将2个小时的交替传译录音整理成文字稿,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式的评估。目前国内外对于译后感形式的报告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报告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自己在口译活动的前期准备和现场表现,发现自身优点,总结问题和翻译失误,进而实现自我评价,提高翻译水平。 本文包括引言和结语共有五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此次讲座的背景和口译的整体情况,提出了研究问题。 第二章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发言人、听众、主题和讲稿内容四个因素对口译任务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第三章统计了本次口译中四个方面失误的数量,以此做出柱形图展示失误产生的趋势并对本次口译忠实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第四章作者依次对这次口译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修改了错误。 第五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口译中失误的解决策略,指出本文的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燕春;;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黄文珍;;汉语意念主轴与英汉误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傅绍清;周珍霓;;“意念对等”与英汉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谢媛媛;;功能对等在《荷塘月色》翻译中的适用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赵文娟;;从功能对等角度谈儿童文学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6 胡庭树;;翻译研究的哲学思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7 刘金梅;;从陕西方言看文化的不可译现象[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李卫荣;;从文本功能角度看《葛底斯堡演说》的三种译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陆颖;;翻译标准相对性的哲学诠释学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鲁阿凤;;汉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小林;曾东京;;浅谈《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成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冰;;从释意理论看《酒国》中的比喻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传彪;;“望文生义”刍议[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存英;;苏轼《江城子》三种英译散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刘雪芹;《论语》英译语境化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潘志娟;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卖花女》中人物语言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婷;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潇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David Copperfield四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娟;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健宜;等效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3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3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