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互联网环境下语言文字舆情监测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8 12:46
【摘要】:本文选取了近两年语言文字网络舆情重点事件进行实证研究,监测分析表明,语言舆情的传播已经形成多级组合传播模式,将对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还从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博弈、网络公民社会、网民心态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文字舆情事件的发生机理。
【图文】:

来源分布,舆情,语言文字


图 1 语言文字舆情来源分布图五个重要舆情事件中信息原创始发媒介的数据分布如图 1 所示。总体上看,平面媒体、博客、门户、论坛与其他媒介信息量分别占 48% 、21% 、21% 、6% 和 4% 。主流平面媒体的作用依旧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统计的“平媒”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呈现的,例如:《人 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环球时报》《新民晚报》《联合早报》等分别通过对应的人民网、中青网、金羊网、环球网、新民网、联合早报网等进行发布,一系列重大语言舆情热点事件的发布都与传统主流平媒所对应的网络媒体的表现密切相关,可以说,通过互联网形式呈现的传统平媒仍然是语言舆情传播中影响力巨大的信息策源地。博客在舆情热点传播中异军突起,网络媒体的社会化属性使得传播由“教堂式”演变为“集市式”

曲线,汉字表,通用规范,舆情


⑦征求意见的数量作为民众关注度的量化指标,可以探究语言舆情对民众的直接影响。从意见数据量累计图(图 2)中可以发现,8 月 17 ~ 27 日之间曲线斜图 2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数量累计图率增大:17 日斜率的拐点出现,源于新华社播发了《汉字“整形”需慎行》⑧,新闻媒体开始对汉字字形调整进行密集报道,舆情开始迅速关注到 44 个汉字字形调整;21 ~ 22 日斜率达到最大,源于新华网邀请专家并直播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何对 44 个汉字进行字形调整?》⑨,由于随后某些媒体的片面解读和渲染,,导致字形规范调整与民众理解产生差异进而引发热点。可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熙;近20年来中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J];修辞学习;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秋坤;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D];暨南大学;2006年

2 杨月波;零度偏离理论与网络语言规划[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1期

2 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 ,于根元,王铁琨,孙述学;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薄守生;;《当代中国语言规划研究》书后[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2 彭泽润;;《当代中国语言规划研究》读后[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1期

3 戴曼纯;贺战茹;;法国的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实践——由紧到松的政策变迁[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语言规划学家:徐大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琳;刘美岩;;语言接触、文化融汇与科学发展[J];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6 王铁琨;;基于语言资源理念的语言规划——以“语言资源监测研究”和“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魏芳;马庆株;;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中的外语教育[J];南开语言学刊;2010年01期

8 张绪忠;樊华;;论语言规划的历史及其最新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0期

9 张文清;;语言规划视角下的中国汉字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10 杨丽萍;赵茉莉;;我国英语教育规划中的不连续性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进才;;语言共同体的形成与方言、土语的规训——共和国初期的语言规划与作家语言观念和创作实践的新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海涛;;国际语学和世界语学研究——文献概览[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赵守辉;王一敏;;新加坡华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4 刘静;;“规范”及“标准”概念描析——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冠名论争说起[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刘海涛;;语言管理、语言规划和世界语[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郑伯承;;世界语和语言管理——“2007·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世界语协会分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王立;;语言的实用价值与家长的语言期望[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的若干思考[A];多元文明冲突与对话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上)[C];2007年

9 侯敏;;语言监测与词语的计量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凌;语言、区域、历史、社会背景和心灵归宿[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亚南;河北大学学生双言现象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吴萨仁格日乐;有关中国蒙古语言规划问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树英;中法短信之词汇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许杨阳;贵州侗族地区侗语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东芳;关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认识、理解与实践[D];吉林大学;2009年

7 尹聪;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对外语教学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王跃平;希伯来语复兴[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符瑜;本土化环境下中国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10 赵蕊;80后一代对英汉语码混合的语言态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3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3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