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说文》六书体系对汉字学理论的奠基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9
【摘要】:从严格的汉字学理论的定义考察,许慎《说文》六书理论体系对汉字学理论具有奠基意义。因为《说文》第一次给六书以明确定义,首次将六书理论贯彻全书进行字例分析;宋元明对《说文》六书理论进行了别样的发展;有清《说文》六书理论达于巅峰;六书理论亦为近代语源学、古文字学之奠基;《说文》六书理论亦有因未有详论或未及详备而产生的问题,譬如六书相兼问题,然亦可见其借鉴作用。总之,《说文》六书体系对汉字学理论的奠基意义不容置疑。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张劲秋;《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李先华;《说文段注》词义考释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徐道彬;《说文段注》对戴震文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丹;;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辨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9 吕建辉;《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双音词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纪潮;;中国古代巫、毒关系之演变——战国秦汉简帛材料中有关毒的人类学观察[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永太;侯幸峗;修彦凤;;小议中药炮制“q婪ā敝小皅馈钡恼范烈鬧A];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建震;;周代社祀与西周社会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俞志慧;;《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王海波;刘颖;;凤凰的动物学原形探寻[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8 李大遂;;常用汉字义系字族表[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刘燕萍;;《柳毅》和《裴航》中的启悟旅程[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鞠宝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3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林殷;命门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韩同兰;战国楚文字用字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傅海燕;《黄帝内经》首见医学词汇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7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D];浙江大学;2004年

9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魏晓丽;《字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浩;论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余全介;荀子诗说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6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7 朱玉彬;[D];安徽大学;2003年

8 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岳宗伟;先秦儒家家庭观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10 杨文娟;《诗经》中的采摘意象及采摘诗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素凤;郑艳玲;;汉字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84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4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