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公民:外语教学作为国民教育的扩展
【图文】:
式为基础继续研究,如图1 所示。在图1 模式下, 我希望能集中研究批判性文化意识,, 这一领域有意识地涉及了政治。 批判性文化意识定义如下:批判性文化意识,是一种基于明确的标准、对自身和其它文化或者国家的观点、行为及文化产物进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23] (P63)在这一定义中, “意识”一词将“批判性文化意识”与有关“批判性语言意识”的研究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和批判具有文化意识性和政治目的的语言。[24]同时,“意识”一词也将“批判性文化意识”与1945 年后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发展形成的 “政治教育” 相关联。 提案原文[23] (P63-64)将整体定义细分为以下更加具体的目的 (能力)。(a)能识别并解释文本以及事件中出现的自身或其它文化的或明确或暗示的文化价值。 文化交际者可使用一系列分析方法还原文本或事件的发生背景 (如起因或来源、 事件、 地点、 其它文本或事件), 并阐述相关文化意识。(b)能对与某一观点或标准有关联的文本或事件做出评价性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晓莉;;浅谈外语教学中交际法的运用[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马晶,朱莉;外语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兼谈文化差异与语言教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徐敏,敬中园;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马永辉,王立梅;论外语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5 陈桂琴;从语用失误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曹琳;加入WTO与中国外语教学改革[J];理论界;2002年04期
7 张欲晓;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刘红玲;外语教学与外国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9 贾宏春;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内江科技;2005年03期
10 葛爽;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瑾;;汉语国际推广若干问题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2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海涛;周济会见欧盟多语言事务委员奥尔班[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党琦;老美有心学汉语,学校无奈缺师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李学江;外语、安全与反恐[N];人民日报;2006年
4 王海晋;想做“汉语外教”需谨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铜鼓二中 刘和生;外语教学如何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N];宜春日报;2007年
6 陈光磊;像敬爱母亲那样,敬爱我们的母语[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7 李琼;上课讲外语就是双语教学?[N];贵阳日报;2007年
8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茹冰;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与培训两热[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彭德倩;翻译,就是创造一种新的语言[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张再红;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凌志;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肖益军;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策略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珊;新媒体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张颖;中介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王青;中英习语价值取向的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蒙梅;语言输出中注意功能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马骏;第二语言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罗佳;情感过滤假说的实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肖熙妍;关于师生对外语课堂纠错的态度的调查[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5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