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内”隐喻意义的认知语言学考察
发布时间:2020-03-07 10:27
【摘要】:"里""中""内"为汉语编码"容器"意象图式产生的3个介词。基于语料库的考察发现,三者表达的隐喻意义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些共性和个性产生于隐喻映射过程中对意象图式结构和功能的突显和投射上的异同。
【图文】:
Vandeloise 将这些功能总结为 6 种: 1) 位置确定; 2) 范围限制; 3) 移动方向限制; 4) 包围; 5) 保护; 6) 隐藏。( 2005: 224) 他认为,当所有这些功能都得到实现时,“容器”图式就具有原型性。图 1. “容器”图式的结构
【图文】:
Vandeloise 将这些功能总结为 6 种: 1) 位置确定; 2) 范围限制; 3) 移动方向限制; 4) 包围; 5) 保护; 6) 隐藏。( 2005: 224) 他认为,当所有这些功能都得到实现时,“容器”图式就具有原型性。图 1. “容器”图式的结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金生;刘云红;;“里”“中”“内”空间意义的认知语言学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储泽祥;;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红;;认知框架下in,on,at的空间隐喻拓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吴忠岫;;汉英方位词“东”、“西”文化内涵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3 马U,
本文编号:2585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