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英汉基本颜色词隐喻用法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3;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玄贞姬;;朝鲜语AX式颜色词程度序列考察[J];民族语文;2009年05期
2 胡丹青;;湖北大冶方言中的颜色词探究[J];文学教育(上);2009年02期
3 何广;李立群;;颜色词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4 王蜀豫;现代日语基本颜色词再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李润圃;英汉基本颜色词的对比[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6 傅玲芳;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意蕴对比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郑智颖;;从《福州方言熟语歌谣》中探索福州方言颜色词的构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8 符淮青;;《基本颜色词,其普遍性和发展》[J];当代语言学;1981年01期
9 张仁兰;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与翻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高永奇;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组合情况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俞红秀;;汉语基本颜色词联想意义之“两柄”修辞探析[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著清 山西财经大学;汉日基本颜色词的隐性意义[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正刚;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范畴现象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侯立睿;古汉语黑系词疏解[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毓瑾;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2 汤晓云;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寇丽莉;“心”隐喻的认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小异;汉语中“学习”概念的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铨;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简·爱》[D];苏州大学;2009年
6 金星;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英汉基本颜色词隐喻用法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唐汉娟;陶渊明诗歌中的概念隐喻[D];湖南大学;2008年
8 曾晓燕;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教学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张二娟;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莎翁作品中的时间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刘丽丽;从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通感[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