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废墟”的语义和《废墟》语篇叙述及相关问题再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13 00:29
【摘要】:余秋雨散文《废墟》中复现率极高的关键词"废墟"存在语词义和修辞义的分化,记作义位上的"废墟0"和自设义位的"废墟1……n",对应于两种认知: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从"废墟"的语义到《废墟》语篇,再到《废墟》作者的言语运用和《废墟》读者的言语理解,体现两条规则,反映两个问题。由此暴露出语言能力一般认证标准的偏颇和母语教育的缺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宇明;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育[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春敬;;用语言规划理论指导我国的英语教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关彦庆;;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3 马庆株,高燕;汉语拼音字母名称的完善与推行[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周丽萍;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J];温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安华林;面向信息处理的语义元语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李如龙;关于语言教育的改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01期

7 谢新卫;第一语言获得与第二语言学习——兼谈汉语文教学与汉语教学[J];语言与翻译;2005年02期

8 谭学纯;肖莉;;“绿色~ ~”:表色语义修辞认知阐释[J];语言科学;2006年03期

9 李宇明;;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体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2期

10 马庆株;抓住机遇,扎实推进语文改革——规范汉字及其拼写工具的完善[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潘小玲;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秋坤;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D];暨南大学;2006年

3 叶花;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语用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吴秀菊;闽南方言区语文教学特殊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承彩;言语性语文课程引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晓枫;对几种常用汉语修辞格的认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东晖;《笑傲江湖》小说文本修辞幻象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颖;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2 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背景之一[J];当代语言学;2000年02期

3 卢英顺;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胡范铸;汉语修辞学与语用学整合的需要、困难与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王左立;试论认知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石毓智;被动式标记语法化的认知基础[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7 唐昌平;;从语言信息处理模式论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刘正伟;艾伟与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10 刘振前,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柯彼德;;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中杰;;废墟下的心愿[J];杂文选刊(职场版);2008年06期

2 ;盛开在废墟上的花朵[J];第二课堂(初中);2011年04期

3 杨不易;;废墟之上[J];西部广播电视;2011年08期

4 邵军;;废墟[J];安徽文学;2011年09期

5 孙道荣;;十问[J];杂文选刊(职场版);2008年06期

6 朱宏;;废墟上的短信[J];文学少年(中学);2011年05期

7 暗地圣婴;;流浪猫的哭泣[J];男生女生(金版);2003年10期

8 刘齐;;内心的废墟[J];杂文选刊(职场版);2008年06期

9 马碧静;;废墟·记忆[J];大理文化;2011年08期

10 曾颖;;地震中,许多人不如动物![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干;;在废墟上矗立的诗歌纪念碑——论“5·12”地震诗潮[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晓军;;走近阳关[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3 朵渔;;今夜,写诗是轻浮的——写于持续震撼中的5.12大地震[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喜杰;;替人类受难的天使——谈地震诗歌中的校园记忆[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霍俊明;;自由写作与时代担当:再造诗歌浪潮的神话想象——关于抗震诗歌问题的诗学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6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7 乔举平;;遥想长城[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绍俊;穿透废墟中的灵魂烛照[N];文艺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孙惠英;毛昌五:我们在废墟上重生[N];天津日报;2009年

3 雷达;废墟上的觉醒与感动[N];人民日报;2009年

4 舒衡哲(Vera Schwarcz) 美国威斯理安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小乐/译;鸣鹤园:从诗文和废墟中捕捉历史的声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姜惠林;以独特的视角作独特的神游[N];江西日报;2004年

6 陈一鸣;小狗的眼神[N];南方周末;2008年

7 卢小雅(专栏作家);废墟上生出绝望花朵[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夏义生;生命的赞歌[N];文艺报;2008年

9 孟登科;面对生命的表情[N];南方周末;2008年

10 曹纪祖;责任和良知催生热血之作[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擎;废墟上的狂欢:“文革文学”的叙述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熊沛军;现代废墟上的灵魂塑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梁丽;文化废墟里的突围表演[D];吉林大学;2005年

3 田星;废墟上的女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付琼;命运悲歌与人生恋歌[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秋丽;旷野中的呼唤[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际兵;刘震云小说的寓言景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86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6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