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在京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16 23:34
【摘要】: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壮族大学生作为壮族高学历人才,他们的母语使用情况和母语态度是壮语言文字保持和推行的重要依据。 本文是对在京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调查。文章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把北京市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为集中,少数民族语言环境相对较好的中央民族大学作为调查点,选取2008级-2011级80名壮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些调查对象的来源地、父母的民族通婚状况、以及入学后所学专业的不同,使得他们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有所不同。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SPSS统计分析法收集有效样本,综合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对在京壮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在语言掌握方面:25%的调查对象受家人影响习得壮语。入学以后主要习得汉语和外语。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双语人,还有部分是三语人。从语言掌握的程度来看,调查对象的汉语文程度最高,普遍具备良好的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外语文程度次之,壮语文程度更低。 在语言使用方面:调查对象在正式场合100%使用汉语普通话,在非正式场合,11.3%的人在遇到同乡时兼用汉语方言。在家庭内部,25%的调查对象与父母交谈使用壮语,与同辈人交谈时多使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在业余生活中语言使用上,汉语更是占据了主要位置。 在语言态度方面:壮族大学生在认知上对壮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具有普遍的认同感,外语的情形也很乐观;在功能上,汉语和外语占据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壮语相对较弱;在情感上,每个壮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充满了热爱。 调查显示,北京的城市环境对壮族大学生的各种语言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城市环境并非对壮族大学生的母语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城市环境更容易激发壮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笔者认为,拼音壮文本身的缺陷以及它的经济价值、教学现状都是影响壮族新创文字发展的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2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元耀;壮语的后置状语[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蒙元耀;壮傣侗语言底层之比较[J];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3 蒙凤姣;七百弄壮语表示性别的词[J];民族语文;2001年06期

4 韦达;壮语歇后语与壮族的幽默性格——壮语熟语文化系列研究之三[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5 郑贻青;壮语德靖土语的否定方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6 韦景云;那新壮语的描绘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覃晓航;关于壮语量词的词头化[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8 唐国富;壮文的实用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韦以强;关于壮语文使用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10 李旭练;都安壮语趋向动词?o:k~7的介词化过程[J];民族语文;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锦芳;何彦诚;梁敢;杨琴芳;;西林壮汉文化的交融——谈西林壮语汉借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异[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Twila Tardif;傅小兰;;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差异:中美成人描述图象时动词名词使用量的分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张元生;;方块壮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4 梁鲁晋;;英语委婉语的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元生;;壮族人民的文化遗产——方块壮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6 韦定仍;;古代句町社会浅探[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7 吕嵩崧;;对“句町”及与之相关的西林地名的考释——兼谈广西西林曾为句町国政治中心[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8 陈为蓬;;自然语言应用的容错性[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郭龙生;;把握言语规律,搞好媒体语言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任荣 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法院;利用壮语方言审理民商事案件的设想[N];广西法治日报;2011年

2 彭泽润;装腔作势的畸形(gobbledigook)语言[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记者 覃海明 通讯员 黄如猛;我区推广使用壮语文工作有创新[N];广西日报;2003年

4 韦淑珍;壮语信息处理系统亟待开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牛锐;保护语言多样性 构建和谐语言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新华社记者 李永升 贾奋勇 于长洪;壮语英魂励后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杜春明;营销中的法宝——语言和微笑[N];中国保险报;2006年

8 钟歆;维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记者 冯骥 见习记者 马静;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N];西藏日报;2006年

10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半处于消亡边缘[N];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曹凯;壮语方言体标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韦茂繁;下坳壮语参考语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美新;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齐旺;台语北部方言核心词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梁敢;壮语体貌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余珍有;教师的交际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何思源;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琳;在京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刘斯南;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鹂;我国中小型企业英语语言使用调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徐萍;征婚启事二十年语言嬗变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闲;澳门土生葡人的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状况调查[D];暨南大学;2007年

7 袁善来;广西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影响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8 郭庆;四川来京务工经商人员语言态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刘艳;新疆内高班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兰雪香;柳城县六塘壮语代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87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7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