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野下的汉语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22:54
【摘要】:在汉语复音化的大趋势下,逆主流化的单音节研究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目前,基于本文研究内容,单音节合音词、合形字研究的可用文献未至300篇,合音词、合形字结合而成特殊单音节现象的论述则更是寥寥无几。然而,在单音节现象的构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现象就是合音合形合义——三合单音符号的存在。因此,基于语言与文字的紧密联系,本文以合二音为一音,合二字为一字的合音词、合形字为引,从音、形、义结合的角度对双音节语音相合、字形相合、语义相合而成的单音节三合符号进行界定分析。采用符号学全新视角,深入探析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的生成机制,以挖掘汉语汉字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部分首先指出论文的选题缘由与价值,并综述合音词、合形字与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其次,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正文的基础部分,由于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为合音词与合形字结合而成的特殊单音现象,本章将基于合音词、合形字对合音合形合义符号进行界定,描述且分析合音词、合形字、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的表层特点及音合、形合、义合间的关系。第三章在汉语本体结构下,探讨汉语音、义与汉字形、义之间的关系。针对合音合形合义符号音音、形形、义义均合二为一的现象,进而阐述以三合符号所推演出的汉语汉字关系。从常见的语言文字观入手,介绍工具论、解构主义与合治三种不同的语言文字观在解构汉语汉字言文关系上的局限,然后透过三合符号理想化的言文关系从音、形、义的角度,解构汉语汉字整体的言文关系,以阐释其视角的切实可行性与深入透彻性。第四章为正文的核心部分,运用符号学理论来探究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生成,将符号学“互文性”理论与本土语言文字——汉语汉字结合,论证合音合形合义符号历时、共时的言文关系,揭示合音合形合义符号的深层机制,进而深度挖掘汉语汉字复杂言文关系之根源。第五章即凸显论文以互文理论探究本体单音节三合符号存在的创新之处,阐明互文理论进一步对汉语汉字认识的延伸,进而提出符号学视角下“互文性”与汉语合音合形合义符号之结合研究的新颖之处。同时点出研究之不足,强调汉语、汉字问题研究亟待深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本文编号:2590839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小丽;;网络词语的生存之道——以异化、缩合、转用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李春玲;;古代汉语合音词研究历史述略与理论辨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张肖艺;;网络合音新词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4 李可繁;;“你造吗?”语义语用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3期
5 孙东平;郑琳;;肥东方言合音词探微[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刘天宇;;现代汉语流行语特殊发音现象浅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郝正全;;渭南方言中的合音词探微[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孙红举;;论汉语合音现象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李春晓;;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合音词研究[J];中国方言学报;2013年00期
10 王晓庆;;沙河方言的合音现象探讨[J];邢台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晓晖;天镇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2 王洪涛;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D];山东大学;2007年
3 禹剑;荥阳方言词汇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0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90839.html